南阳网网评 | 从“淯阳桥”进博物馆说起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网网评 | 从“淯阳桥”进博物馆说起
作者:  杨青晓

从“淯阳桥”进博物馆说起

杨青晓


  10月19日,陪伴南阳人走过28个春秋的“淯阳桥”正式走入历史,镌刻在桥上的“淯阳桥”匾额被工人们小心拆下,送入南阳市博物馆收藏。

  当天的风很大很冷,但还是有很多人特意赶过去,想看最后一眼。他们舍不下这座桥,因为那里有镌刻于岁月的温暖记忆;同样舍不下的还有城市管理者。

  这座诞生于上个世纪城市发轫之初的小桥,尽管单薄简陋,却早已融入城市融于人民,与市民结下深情。它早已不是一座桥,而是人们心头的牵挂,是城市的诗和远方,甚至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符号。因此,今年4月,在新的淯阳桥开工建设时,施工者并没有简单粗暴地“一拆了之”,而是暂时保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人们去参观、拍照、留念;但时光总向前去,冬去春来,也是不变的永恒。完成历史使命的淯阳桥,终究要走下舞台。如何让其完美离开,留下城市发展脉络,留下人文记忆,也在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更新迭代中,“淯阳桥”走进博物馆,是其最好的归宿,也是千万人的众望所归,当然,更彰显城市管理者对民意的重视和对城市历史人文遗迹的保护和传承。

  当前,南阳市正实施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提质三年行动计划,无论是市中心医院西部区域的改造,还是烟厂对面双隆公寓的拆除,无疑都是破茧成蝶的升华,众多南阳人更是对“四改一拆”寄予期望。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居住环境,完善城区功能,加快城市有机更新,这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在。

  城市建设是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处理好“上与下、远与近、旧与新、内与外、好与差、大与小、建与管、古与今”这八大关系更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验。令人兴奋的是,市七次党代会对南阳市城市有机更新提出科学定位,将坚持老城与新区、地上与地下、硬件与软件、宜居与宜业相统一,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打造宜居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市委书记朱是西明确指出,要擦亮南阳的文化名片,提升城市内涵,加强文化元素注入,加快文化地标建设,彰显城市底蕴,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以文化城,更能行稳致远。不管是启用“三馆一院”,还是正在着力打造的“四圣”名片,我们都是要在现代化的都市里,留下更多的城市历史记忆,丰厚城市的文化底色,延续南阳文化的“根”和“魂”。

  “淯阳桥”走进市博物馆,是我们这座城市对历史、对文化敬重的生动体现,它更让我们对这座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城市充满无限的憧憬。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