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服务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探析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市服务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探析
作者:  段平

为高质量就业装上“强引擎”

——南阳市服务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探析


微信图片_20210916154936.jpg

在南阳市人才交流大厅,求职者通过扫码进行网上应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面对疫情对就业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以及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增幅的日趋上涨,如何回应好党和人民对大学生就业的最大关切,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装上“强引擎”,既是政治任务,也是紧迫课题。南阳市如何服务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如何保证相关政策措施高效落实?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微信图片_20210916154958.jpg

南阳市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在整理历届高校毕业生档案。

  在就业重心上  从“赋岗”向“赋能”转变

  10月8日上午,南阳利达光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朱成,像往常一样按时到岗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朱成是2020届河南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因为专业对口,毕业当年朱成就顺利地与公司签约,经过岗位培训,过了见习期,现今他已成为公司技术岗的一名技术人员。

  然而,并不是所有高校毕业生都能像朱成一样幸运。大学生就业难,难的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909万人,南阳市有就业需求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约3.99万人,较去年增加3.8%,其中,应届生约3.6万人,往届生约3900人,需就业毕业生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企业作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去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冲击最为明显。根据南阳市人才交流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6月,参与招聘的企业单位1692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3.3%,但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4.4万余个,较去年同期减少22.5%。今年“三支一扶”提供就业岗位140个,在岗位数量基本不变情况下,报名人数由去年2600余人激增至今年6900余人,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为促进2021年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久前,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促进2021年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3215”计划,即企业吸纳30万人、政策性岗位招录20万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15万人。围绕企业吸纳和政策性岗位招录,河南省要实现5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目标。

  “毕业生的胜任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待存在差距,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能力强、素质高的毕业生,更容易在求职中胜出。企业在招聘中,更倾向于专业对口、紧跟行业发展的人才。”利达光电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朱红梅说。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还需要全面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从提供就业岗位向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转变,南阳市也在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规范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机制。”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完善就业创业培训服务监管机制。依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的相关政策,南阳市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公共就业创业培训对象,加强对就业创业培训的全过程监督与后续服务,确保培训服务质量。

  培育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市场。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供给,不断完善培训绩效考评,建立进入和退出机制,形成“针对性、有效性”双强的工作格局。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045.jpg


朱成(右)经过见习期后在南阳利达光电有限公司技术岗位工作。

  在就业模式上  从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

  考研、考公务员、考编,是多数大学应届毕业生的优先选择。23岁的惠新峰去年大学毕业后,因当年没有考上对口专业的国企,考研也失利,在没有找到理想工作后决定自主创业。得知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可以申请担保贷款,惠新峰到当地人社部门申请到了20万元的担保贷款,开办了一家小型副食品超市。由于还款压力不大,每3个月还一次款,前期还款数额也不多,减轻了资金压力,惠新峰的小店经营向好,收入日趋稳定。

  政策性岗位招录、企业招录和自主创业是南阳市为广大毕业生谋划的主要就业途径。为使求职者和目标岗位精准匹配,南阳市对毕业生需求做了充分调研和了解,促使就业模式从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

  政策性岗位包括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专升本、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应征入伍、就业见习等。众多基层岗位也是毕业生应该考虑的就业通道,包括“选调生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等。南阳市还围绕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人才紧缺领域开发岗位,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按规定落实就业社保补贴、高定工资档次、职称评审倾斜等政策。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031.jpg

用人单位在对考录的高校毕业生进行政审。

  在企业招录中,南阳市面向重点企事业单位广泛征集人才需求,建立《南阳市人才需求目录》,为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了精准指引。今年上半年,成功组织了2021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河南站巡回招聘会暨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南阳师范学院专场活动,省内外813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7.31万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190余人次。

  为助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河南省、南阳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具体细微。比如创业运营补贴,河南省对入驻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的大中专学生及毕业5年内人员,创办的实体在创业孵化基地发生的物管、卫生、房租、水电等费用,3年内给予不超过当月实际费用50%的运营补贴,年补贴最高限额1万元。比如大众创业扶持项目补助,对评选为省级大众创业扶持项目的,人社部门给予2万元~15万元的项目补助。比如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符合中央、省财政贴息条件的个人创业项目,贷款最高额度为20万元,期限最长为3年。

  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之一。创业不仅是自身就业,还可以提供岗位,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为此,南阳市将不断完善“一站式”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机制,整合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与配合,以各主体部门相互配合为原则开展工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与创业有关的全套高效、便捷的综合性服务。

微信图片_20210916155038.jpg

高校毕业生在办理人事档案手续。

  在就业目标上  从片面追求就业率向高质量就业转变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高校、学生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协同,只有加强供给侧、需求侧两端的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技术创新,才能高质量推进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阳市在服务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中,不断完善服务机制体制,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和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审核;加大就业见习单位开发力度,积极引导各领域优秀企业参与就业见习活动,推动更多企业主动承担见习任务;积极做好人事代理服务,从解决自主创业、到民营企业就业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问题入手,细化、完善人事代理服务项目,积极提供关系接转、职称申报、跨省区调动等服务。同时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办理高校毕业生档案接转手续和开具相关证明,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稳就业保民生,除了要多路并进地“稳”存量,还应多措并举地“创”增量,通过育新机、开新局,用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新就业。目前南阳市仍存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多、创业质量偏低,产业经济结构单一、吸纳就业能力不强,基层就业岗位没有充分释放等问题,在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上还需要下狠功夫。

  南阳市人社局有关人士建议,强化政府和社会合力,开展就业援助工作,举办就业援助活动,如“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行动”“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等。建立和完善就业困难学生援助制度,积极为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服务,将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提供个性化、周到的就业援助服务,多渠道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人性化、周到的公共就业服务;关注女大学生就业,帮助其实现公平就业;对低收入或长期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给予优惠政策和相应的财政补贴;对聚集在城市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保障其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吸纳部分专业对口的就业困难大学生。

  南阳市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建议,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协同发力挖掘就业潜力;加强政策引导,消除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打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关节;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充分挖掘就业潜力;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不断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扩大就业群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开辟更广阔的路径。(全媒体记者 段平 文/图)


记者手记:

重整行装再出发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排在了首位,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

  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大学毕业是结束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或就业,或考研;或兴奋,或伤感;或期待,或迸发……采访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未知的将来,有人陷入迷茫与不安,在升学还是就业问题上无法得出满意答案,但更多人目标明确,选定方向,怀揣梦想,重整行装再出发。就业指导、校企联动、创业扶持……当学生们忙着择业之时,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帮助他们寻找未来的方向。

  就业稳、人心安。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不仅需要更多高含金量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而且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就业观,鼓励他们聚焦基层需求“大舞台”,引导他们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到农村从事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创新创业。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还应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等。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答好大学生就业这道“民生考题”才更有把握。(全媒体记者 段平)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