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痛失周同宾 《皇天后土》成绝唱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痛失周同宾 《皇天后土》成绝唱
作者:  王平

他一生专注于散文写作,为农民立传,为时代留痕 他关注南阳文学新生力量,是南阳晚报副刊《南都赋》的命名者——

南阳痛失周同宾 《皇天后土》成绝唱


1.jpg

周同宾(资料图片)

  7月1日上午11时10分,著名散文作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协原副主席周同宾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中国文坛痛失一位散文大家,南阳作家群痛失重要领军人物。

  《皇天后土》成绝唱!

  周同宾一生专注于散文写作,作品大多取材于南阳农村生活,以短小的篇幅、清新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情的关注,反映农村的沧桑变革、农民的心路历程,充满真挚的乡情、乡韵、乡思、乡愁。

  他宽厚豁达、平易近人,心中时常装着对南阳文化的爱护和对南阳文学创作状况的思量,多年来关心提携文学后辈不遗余力;他与南阳晚报有着深厚的文化情缘,生前多次参加南阳晚报读书会和南阳晚报新春联大赛评选等活动。2011年11月,晚报一个“展示南阳作家群高端风采”的专刊《南都赋》诞生了,而这个专刊的命名者,正是周同宾,他也成为《南都赋》的顾问之一,为这个文学专刊的成长付出了自己的心力。

  为农民立传为时代留痕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身上流淌着农民的血液……”周同宾生前不止一次地这样说。他出身于农家,与农民和农村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数十年笔耕不辍,为大自然,为南阳农民,绘出了一幅幅精美绝伦而又内涵深厚的文学画卷。

  “故乡的山水美,田园美,一块石头,一朵野花,一间茅屋,一条小径都能上画,随便任何一个地方看去,都是好风景……”在周同宾的笔下,故乡不仅风景美,人也很美,那些普通的乡土子民,身上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同宾站在现代文明发展的精神高度去审视、回望故土乡亲,以现代文明意识去观照故乡亲人的生存状态、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心理疾患和行为上的旧的残留,作品深刻、厚重,潜隐着无限情思和一片真心。

  他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有散文集《乡间的小路》《葫芦引》《铃铛,丁当,丁当》《情歌·挽歌》《绿窗小品》《唱给文学的恋歌》《皇天后土》《周同宾散文》(四卷)《古典的原野》等。

  他为农民作传。经过艰苦卓绝的采访,倾听老百姓的心里话,最终完成了代农民立言的《皇天后土》。这是99个不同农民的口述实录,或说己,或说人,以质朴的极具个性的语言,讲述了形形色色农民各不相同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对人生和命运各不相同的思考和体验,不加雕饰地展现了社会转型期农村生活原生态的美,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厚重的历史感。

  《皇天后土》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著名作家秦俊在接受采访时说,周同宾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就是传统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缩影,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这部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的作品,实现了他预设的为当代作记录、为后世留档案的创作目标,奠定了他在全国散文界独树一帜的地位,也为中国当代散文提供了新式样和范例。

  为后辈点亮文学的灯火

  周同宾是南阳文学界的榜样和旗帜,他用作品导引着青年作者从中体会文学创作的真谛,而且一直关心着南阳的文学新秀和新生力量,为他们倾注心血。

  他多次走进南阳晚报读书会,彰显了关注社会、关注文学、关心青年作家的大家风范。他机敏睿智的谈吐,深邃独到的见解,广博庞杂的知识,让参加读书会的青年作家们如沐春风,至今记忆犹新。

  他与南阳晚报读书会一起走进市新华书店话读书。他说,读书的过程,是人性觉醒的过程、人格提升的过程、心灵净化的过程、精神强化的过程;人要活出价值,活出品位,读书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他说,“庄稼地里出文章”,散文是泥土里“长”出来的,而不是水泥地里“生”出来的。城市出随笔,不出散文。

  在南阳晚报“品读中秋”读书会上,他说,月亮不但照亮了诗歌,也照亮了散文。关心月亮就是关心我们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现代的高楼把月亮遮掩了,如今的城市人最缺少的是与大自然的沟通,与日月星辰的交流。其实,工作之后看看月亮,可以消除工作的疲惫,可令人心中有诗意,而诗意能使人活得轻盈、惬意。

  他做客南阳晚报读书会“读书会客厅”,与作家赵大河等对话“文学与故乡”。他说,文学就是献给故乡的情歌与挽歌。故乡既是人生的出发地,也是文学的出发地,既是心灵的出发地,也是灵魂的出发地,故乡曾经的老宅、祠堂、池塘、游鱼、莲藕……带着诗情画意和历史的沧桑。文学对故乡,既要唱情歌,又要唱挽歌。

  他与南阳晚报读书会一起走进南阳理工学院,以“万千百工程”规划鼓励同学们多读书。他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充实、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必须在年轻时起码粗读一万万字即一亿字的书,把古今中外有定评的经典之作都读一遍,这是基础。其次,要“精读一千万字”,即在粗读一亿字的基础上,对最喜欢的书、最投缘的作家的书拿来细读。第三是“研究一百万字”,在精读的书中挑出一百万字深入钻研、仔细体味、深刻理解,使其融化在心灵中。最后,起码要背诵一百篇古文、一百首古诗,让自己充实丰富起来……

  悉心关怀晚报副刊发展

  先生已去,言犹在耳。

  有作家说,我们敬仰周同宾,不仅是他绵密儒雅的文笔,更兼他的人格魅力。因为在他的心中,时常装着对南阳文化的爱护和对南阳文学创作状况的思量。

  2011年11月,为展示“南阳作家群”高端风采,扶植青年作家,南阳晚报推出《南都赋·南阳作家杂志》专刊。而《南都赋》这个响亮的刊名,正是周同宾提出并命名的。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他说,南阳文脉煌煌,而张衡描写家乡的《南都赋》更是经典名篇,就以《南都赋》作这个文学专刊的名字吧。

  他与二月河等文坛名家一起成为《南都赋》的顾问,并针对如何把《南都赋》做好、做强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给《南都赋》以极大的支持与鼓励。

  10年过去了,今天的《南都赋》,已成长为在国内颇有名气的报纸副刊,成为“赵超构名专栏”“全国报纸副刊名专栏”“中国地市党报名专栏”,一直关心关注《南都赋》的周同宾,应是十分欣慰的!

  著名作家廖华歌曾在周同宾创作60年座谈会上专门为他写诗:“先生的散文/是我们走向世界文学的通行证……”诚如斯言!今天,且让我们翻开先生的书,在阅读中,在无尽的追思中,重温他对这片乡土的眷恋、体味来自灵魂的声音……(全媒体记者 王平)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著名作家周同宾逝世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