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67年,支援南阳的首批大学生领队人——陈洪征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在党67年,支援南阳的首批大学生领队人——陈洪征
作者:  南阳广电

毕业就是与父母的渐行渐远

陈洪征,1928年生,河北邯郸人。1953年8月河南师专(现并入河南大学)生物系毕业,带领50名大学生支援南阳,这是支援南阳的首批大学生队伍。

在党67年,支援南阳的首批大学生领队人——陈洪征


当年毕业时的情景,陈洪征历历在目。他的父亲陈西鹿先生毕业于中央美院,师从齐白石先生,毕业后在信阳师院美术系任教。作为家中长子,父亲当然希望他能够去信阳工作,但陈洪征给出的回复是,听从组织安排。1953年8月,他带领同校不同专业的50名应届毕业生,前往支援南阳。记得临行前校就业办主任特意嘱咐他三件事:一、把50人安全带至南阳行署教育科报到;二、路上注意安全;三、继续做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因为南阳地处偏远,有些人有情绪不愿去。

据老人回忆,主任的话让当年25岁的他倍感压力,生怕有同学思想不稳,中途反悔,一行50人到南阳报到时少几个,自己可怎么交差,所以一路上特别谨慎,停车上厕所时自己高度紧张,时刻数着人数,但一路上同学们也没人再提出异议,大家都安全抵达南阳。就这样,漫漫征途,在南阳一驻扎就是一生的选择,作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的意见只是一次轻描淡写的建议,纵有不舍,也尊重子女的选择。


参与南阳巨变

陈洪征老人回忆,南阳行署教育科把他分至一初中(今第三中学),领报到证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一路走一路问一初中在哪,路人说,穿过这条工农路就到了,晚上的工农路黑得像一条隧道,只有王府山的路口上方挂一只灯泡。

当年就业办主任说的没错,1953年的南阳只有一条通往许昌的许南公路,这是与外界连接的唯一一条途径,更没有铁路了,所以分配时就有人戏称,南阳是河南省的西藏。那时的城区没有现在的人民路、建设路这些主干道,小小的城市,周围四个城门,人烟稀少,只有周末时在老南阳饭店的路口,稍微热闹一点。老人会议说,记得一次暑假快开学时,陈洪征从信阳坐火车到许昌,遇上暴雨天气,许南公路不通车,眼看开学在即,那时又没有通讯工具通知学校自己被困路上,索性决定从许昌走回南阳,沿着泥泞的许南公路走了四天四夜,终于赶上开学,一节课也没有耽误。

在党67年,支援南阳的首批大学生领队人——陈洪征


在一初中工作期间,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阶段主任,工作踏实认真,大学时由于给炊事班扫盲,学生时代就是入党积极分子,所以1954年南阳市委发展党员,学校就推荐自己入党,当时的一初中没有党支部,校长王怀让是唯一一名预备党员,没办法做自己的入党介绍人,于是市委文教负责人徐焕章和市政府一领导刘文甫作为自己的介绍人,这两位介绍人的名字陈洪征老人记忆犹新,入党的那一刻老人说,仿佛自己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当年的一初中算上自己和校长王怀让,只有两名党员,没法成立党小组,于是和第二小学唯一的党员刘承举校长,三人成立一初中和二小联合党小组,三人每个月在一起开民主生活会。

1959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时任南阳地委审干办公室主任的陈洪增和妻子一边忙于工作一边又实在无力养活四个孩子,当时小女儿刚刚出生,已是饿得奄奄一息,于是连夜托人把孩子送往信阳父母家中,才得以存活下来。回忆起这一幕,老人内心是愧疚的,没有在父母身边尽到赡养义务,却让父母成了自己生活中的大后方。

1970年,陈洪征从地委回到教育系统,任教研室主任,中招、高招办主任。1989年退休,工龄40年。


晚年发挥余热 筹办南阳老干部大学

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与南阳地委副书记韦景儒一起,筹办南阳老干部大学,在老干部大学义务干了18年,没有拿工资。曾骑自行车跑遍南阳大中专院校,邀请二月河、聂振弢、吴国安等人为老干部大学上课。

在党67年,支援南阳的首批大学生领队人——陈洪征


一生最自豪的事

当记者问老人,工作中有没有特别难忘的事情时,他说,有两件事最自豪。一件是1956年8月6日,自己作为南阳市教育工会副主席,代表南阳地区到北京参加“中国教育工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领导是时任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吴玉章,教育部部长张奚若。大会为期10天,15号闭幕时,国家副主席朱德同志看望了与会代表,可能是“朱老总”的称呼太深入人心了吧,当他老人家神采奕奕地步入会场时,会场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欢呼“朱总司令好!”,朱副主席跟大家合影时,我站在第三排,离他很近,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朱老总”,这一幕永生难忘,这张照片我珍藏了65年。

在党67年,支援南阳的首批大学生领队人——陈洪征


第二件事是自己一生生活简朴,艰苦朴素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文革”期间,任南阳市毛泽东思想宣传站(老文化宫院内)主任,有造反派想找我麻烦,苦于找不到借口,就找一拙劣理由说我衣着破旧,败坏社会主义形象。老人说这话时,笑得前仰后合,俨然是把这一往事当成了一生艰苦朴素生活作风的最高褒奖。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