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学党史悟初心——南阳市志愿者协会党员到王村乡看望革命军人解建业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志愿者学党史悟初心——南阳市志愿者协会党员到王村乡看望革命军人解建业
作者:  米义元

  南阳网讯 (通讯员米义元)2021年5月14日上午,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15名党员志愿者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李相岑书记带领下,到卧龙区王村乡方营村看望退役军人解建业。

  微信图片_20210517172145.jpg

党员志愿者在解老家合影


       走进他的家里,桌子上摆满了他的荣誉证书和军功章,“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中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每一张荣誉证都凝结着英雄的鲜血,每一枚军功章都铭记着战火纷飞的岁月,它们也同样记载了解建业老人的传奇人生。

  

  在方营村委,志愿者和村里的党员、群众一起,学习党史,重温红色文化。李相岑书记用简朴的语言,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长征胜利的伟大壮举,激励大家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随后,在卧龙区文明办的组织下,大家参加“党支部里的故事”活动,由协会李书记以《解甲归田终不悔 大勇不言守初心》为题目,给大家讲述了老英雄解建业的革命故事。

  

  老英雄今年已99岁高龄,是卧龙区王村乡方营村的一位农民。战火中,他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和平年代他解甲归田无怨无悔;他常说:干啥都是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他的初心。

  

  1939年,17岁的解建业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13军89师,先后三次在与日寇的作战中立功。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29日,解建业在东北通辽带领全班起义,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被编入二纵,担任机枪连班长。1946年,在东北最惨烈的四平保卫战中,因为表现英勇,解建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5月,吉林怀德战役,敌人炮火猛烈,解建业为了掩护新战士身负重伤,头部、腰部都被弹片击中,肋骨断了3根,整整躺了4个月。到现在,解老的头颅里还残留了一块弹片,每到阴雨天都隐隐作痛,70多年前留在右肋处的伤疤还清晰可见,碗口大的紫色疤痕是解建业出生入死留下来的印记。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解建业所在的突击队架起云梯强攻城墙。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被攻下。前年的6月份,武警某部机动部队专程来看望老英雄,带来一面略显老旧的军旗。这是武警某部军史馆的“镇馆之宝”,上面绣着“打开天津大门”六个大字。原来,这就是当年天津攻坚战结束后,39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给突击队的锦旗,而解建业就是率先破城的突击队长。两代军人和这面军旗合影留念,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

  

  当年,解建业和战友们一起从东北打到天津,跨过长江,再到湖南,又南下广东广西扫清国民党残余势力。他亲身经历和亲眼见证了共和国诞生的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解建业再上战场,随部队第一批跨过鸭绿江,先后参加了云山战役、清川江战役和横川郡战役等。清川江战役是解建业一生中最惊险的一次战斗,算是九死一生。他说:“一天夜里,我带着战友摸到了美军的山头。当时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只能以胳膊上的白毛巾为识别信号。走着走着,突然踩到一个大个子敌人,一下子厮打在了起来,幸亏战友赶来协助,我才反手用匕首杀死了敌人。天亮时,我们攻占了12个山头,敌人的飞机、坦克疯狂反扑,我和战友们又在那儿坚守了一天一夜,为大部队总攻赢得了时间。部队伤亡很大,我们连的一个加强排有70多个人,牺牲了50多名战友。眼瞅着那么多好兄弟一个个倒下,再也见不着了,战斗结束后,我们哭了好半天,难受得饭都吃不下去。”现在,解老右手的5根手指已经有3根严重变形。这是他常年扣机枪扳机留的后遗症,再加上在朝鲜战场又被冻伤过,这3根手指就再也伸不直了。

  

  1956年,解建业转业到东北监狱和附属工厂担任干部。两年后,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广大干部要支援农业生产的号召,他自愿申请回到农村。当他回南阳县委转交党组织关系时,工作人员从履历表上发现他是战斗英雄,是副连职转业军官,准备给他安排工作,每月有85块钱的工资,还分了房。但是解建业拒绝了,他说:“少供养一个干部,就给国家减少一份负担。我还是回农村劳动吧!”

  

  就这样,浴血奋战了近20年的解建业从一名国家干部变成了地道的农民,他放弃了每个月85块钱的工资,固定收入变成了每年只有24块钱的伤残抚恤金。

  

  回到王村乡方营村以后,解建业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大修农田水利,用3年时间和邻村一起修通了15公里的干渠,成功地把彭李坑水库的水引入村子。现年75岁的杨金富老人依然记得当年的情景:“当时条件艰苦,村里连个架子车都没有,解书记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到村口敲钟,集合完劳力后他带头参加劳动,用铁锨挖、用大筐挑,硬是用3年时间把渠给修好了。” 干渠修好后,村里实现了稻麦轮作,成了远近有名的鱼米之乡,如今,这条干渠依然青春不老,汩汩清流输送给广阔肥沃的土地。

  

  当时方营村第九生产队是个“老落后”,解建业便辞去村支书,去九队当了生产队长,两年时间就改变了九队的落后面貌。后来,村里的知识青年多了,他又主动让贤,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说,“我文化程度不高,应该让有知识的年轻人带领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群众们都打趣说,“别人当官越当越大,老解当官是越当越小。”其实在解建业眼里,哪有什么官大官小之分,哪里百姓需要就到哪里去。

  

  也有人问他,“您后悔过吗?”解老说:“从来不后悔!比比我那些当年牺牲的战友,我有儿有女,活了90多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党叫干革命,我就拼命往前冲,从来没有熊过;党叫支援农村建设,我就回来当农民。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永远不后悔!”

  

  英雄无言,老兵不老,老英雄解建业的事迹,生动再现了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革命本色,激励着我们热爱祖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