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特约记者谭亚廷 徐帅)学党史、办实事、开新局,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成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动力?近日,在镇平县彭营镇李庄村双孢菇食用菌基地内,记者找到了答案。
在初夏阳光的照射下,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食用菌大棚显得格外亮眼,棚内工人们正忙着削菇、分级和包装,尽快把最新鲜的菌菇送到消费者餐桌上。
“可别小看这菌菇,这可是能让咱李庄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金蛋蛋’呀!”正在基地指导工作的镇主管产业负责人魏厚光笑着说道。
乡村要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李庄村所在的彭营镇利用县里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成立食用菌项目专班,流转30余亩土地,建起40座标准化大棚,采用“基地+合作社+群众”的模式,引入优秀种植合作社,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让有技术能务工的群众积极参与,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生产、当年获利。该模式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大棚产权归政府所有,通过租赁大棚,实现了集体收益不低于8%,收到了多方共赢的效果。
眼下,该基地40个大棚错峰出菇,每天出菇量超4000斤,全部成熟时,每天采摘量可达2万斤,目前已吸纳周边80多名群众就业。
小菌菇成为支撑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大产业,这是彭营镇立足镇域实际,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促群众增收的一个缩影。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开展世界电信日护线宣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