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邓州市三高中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邓州市三高中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  全斌 程玉胜

  南阳网讯 (通讯员全斌 程玉胜持续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先辈坚定信仰、无私奉献、不畏艰险、舍身忘已的革命精神,5月7日,邓州市三高中党总支组织开展了“寻访红色足迹”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党员、高一高二各班团支书及学生会部分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早上7时50分,大巴车徐徐停在了邓州市刘集镇余家村焦坡烈士井的纪念广场旁,党员同志们佩戴党徽,同学们统一身着校服,整齐有序地排好队伍,在王斌副校长的主持下,向英雄烈士们进行三次鞠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随后师生代表为先烈们献上一束束黄花,淡淡的黄花,既寄托着师生的追忆和哀思,歌颂着英雄烈士们那一颗颗纯洁而神圣的心。

  4c09b29d5c4077d987cc4e5c8bbb57a.jpg

 

     广场东南角,刻着“烈士井”三个大字的石碑已被粉刷一新,那段历史也应永远铭记。张应越老师讲述了牺牲在这口井中的九位烈士的事迹:1932年农历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由鄂豫皖根据地向西挺进,途径今刘集镇焦坡村。大部队过后,当地地主武装头子焦占魁截击我军伤病员,十名红军战士不幸被捕,除一人脱险外,其余九人全部被投入焦坡村南的一口水井中,壮烈牺牲。他们知道或许留下,面对的将是敌人残忍的报复,但为了不拖累队伍的行程,十人最终决定留了下来。而他们心中的希望,已亦随着自己的队伍去向远方。解放后,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定名为烈士井,修建了纪念碑并被邓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高中1.jpg

      

       伴着晨间的微风,听着张应越老师深情的讲述,师生们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那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面对敌人时那不屈的怒吼.....听完讲述,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那口井。他们或许在想着,这样的一口井,是如何容纳下了九位烈士伟岸的身躯!那口曾经的砖井,如今的烈士井,已进行了修缮,以水泥加高,有银色井盖覆于其上,看上去像一座小小的坟冢。有几名男生驻足井口旁,望着井盖,想象着井下那无底的黑暗。在那个黑暗的晚上,同样是面对着黑暗的井口,身边着残忍的敌人,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在最后一刻,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三高中3.jpg


       烈士井深不见底,与形成对应的,是井后高出地面数米矗立着的纪念碑。上面篆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石碑左右种植苍松翠柏,像卫士一般,守卫着英雄们的亡魂。九位英雄金子般纯粹的精神和这座纪念碑融为一体,永远地活在了我们面前,地活在了人民心中。

  

  上午9时许,师生们参观了构林镇党史展馆。走进构林镇党史展馆,一幅幅记录历史的图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史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一幕幕革命先辈带领构林人民浴血奋战、英勇不屈的情景,激发着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构林镇党史展馆有构林历史印迹、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红色记忆、构林大事记、地灵人杰、产业发展、脱贫攻坚、荣誉墙等8大板块。是集坚定理想信念、严格组织生活、建设过硬支部、服务人民群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平台和实践锻炼基地。党史展馆建成运行以来,累计开展学习教育50余场,培训党员5000余人。

  三高中4.jpg


  从战国时期墨城到秦汉时期山都古城,从“墨守成规”到“刻鹄类鹜”,从南宋时期岳飞北征与金交战,在此获胜曰“幸运构林关”到明清时期清代史简策作诗“构林关”,构林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旧中国构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到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构林大地上传播,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到构林活动到抗日战争时期构林人民与日军展开生死斗争,从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军区突围部队途经构林到中共桐柏区三地委在构林建立了人民政权,构林有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1949年建国后到现在,构林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

  

  “构林镇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镇域内有中共桐柏区第三地委机关遗址、豫鄂军政干校等革命遗址,在战争年代,革命老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播下了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要代代传承下去。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红色信仰,才能使一个集体更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才能使一个民族振兴,使政党兴旺,使国家富强,使人民幸福,使社会稳定。构林镇建设党史展馆,目的就是把红色信仰重新发扬光大,让红色信仰的光辉继续照亮现在,照亮未来,使红色信仰成为全镇党员干部群众、青年学生以及孩子们的教育基地。”构林镇党委书记郑小涛如是说。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本次活动是邓州市三高中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后学校将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建党一百周年增光添彩。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