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著华章
——南阳市玉文化产业发展走笔
产业融合玉生辉,富民强市活力涌。
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玉文化产业发展,紧盯人才培养、品牌建设、模式创新等方面,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南阳从事玉文化产业人员达40万人,遍布全市20余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占全国的60%以上;年生产销售玉雕产品2000余万件,总产值达280亿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一个富民强市的特色产业已羽翼丰满,一座熠熠生辉的千年玉都正款步走来。
匠心如琢重传承
匠心之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玉雕是南阳厚重积淀的重要标志。早在7000年前,南阳独山玉已被认识使用。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雕刻是玉文化产业的根基,玉雕关键在人才,重点在大师。我市敞开胸怀,主动作为,通过引进、培养、留用、推介等多种措施,积极做好玉雕人才这篇大文章。一批批推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高端人才和新生力量脱颖而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撑。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现有各类玉雕专业技术人才10万余人。其中,中国民间艺术大师2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玉石雕刻大师30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76人、玉石雕刻大师569人,高级技师66人,技师32人,更有数万名雕刻熟练的技工。庞大的加工队伍,为玉文化产业备足了后劲。
融合发展强品牌
“这里是个让人看一眼忘不掉、待一段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未来发展不可限量。”去年,云南郑林慕名而来,开起了玉器行。
以玉为媒、以节会友。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南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南阳第十七届玉雕文化节”将于4月28日至5月3日举行。多年来,我市把每届玉雕文化节变成宣传推广、招商引资、合作共赢、行业交流、普惠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使单纯的节会升华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
节会打响品牌,人才擦亮名片。我市玉雕艺术领军人才,特别是“中国水晶第一人”仵应汶、“中原瓶素第一人”魏玉忠、“中国微雕第一人”郭文安等一批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用独具特色的作品,为玉文化产业品牌建设锦上添花。
与此同时,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玉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产、学、研相衔接,游、购、娱一体化,夯基础、优环境,不仅让我市扩大了“朋友圈”,提高了知名度,还汇聚了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品牌之路越走越宽:产品囊括了100多个世界上已知的玉种,推出了摆件类、饰品类和保健类3大系列10大品类5000多个品种,题材涉及人物、山水、花鸟、历史典故、现实写意等10多类;构建了以玉雕大师创意园、国际玉城、拓宝公司等规模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市场和加工小区为龙身,以专业村为龙尾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形成了原料采购、文化研究、教学培训和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齐备的产业链条,先后获得“中国玉雕之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殊荣。
创新引领阔步行
玉文化产业与电商“联姻”,成为我市玉石销售行业的“新业态”。2017年,我市成立了全国首个珠宝行业直播基地,加强电商人才培育,推动物流体系建设,形成了玉文化产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模式。2020年,全市从事珠宝玉器网络直播的商户达1万多家,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超10万人,累计网络销售额达180亿元。
“云端”卖玉风生水起,我市坚定不移实施“玉+”战略,发展新型业态,拉长产业链条:“玉+智能制造”助推产业提档升级,“玉+时尚珠宝”带动产品结构转型,“玉+健康养生”挖掘潜力开辟空间,“玉+现代金融”构建产业金融体系,使玉文化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新途径、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预计到2025年,全市玉雕加工企业(户)突破3万家(户),实现玉文化产业综合经济总量达1000亿元。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一项项政策红利相继出台,一笔笔真金白银鼓劲提气,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场场活动声名远播……沿着明晰的路线,踏着时代的节拍,乘着节会的东风,南阳因玉而华满目新,产业扬帆远航正当时!(全媒体记者 任华裔)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月季花会4月29日至5月15日举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