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玉文化产业发展走笔
作者:  任华裔

    精雕细琢铸华章

    ---我市玉文化产业发展走笔

    本报记者任华裔

    产业融合玉生辉,富民强市活力涌。

    晨曦初露,红日薄发,镇平县石佛寺镇的玉雕市场早已热闹非凡,只见千家亮摊,万贾选货,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如曲,成为我市玉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悦耳音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玉文化产业发展,紧盯人才培养、品牌建设、模式创新等方面,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聚势赋能,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南阳从事玉文化产业人员达40万人,遍布全市20余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占全国的60%以上;年生产销售玉雕产品2000余万件,总产值达280亿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一个富民强市的特色产业已羽翼丰满,一座熠熠生辉的千年玉都正款步走来。

    匠心如琢重传承(小标)

    匠心之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玉雕之于南阳,是厚重积淀的重要标志。早在7000年前,南阳独山玉已被认识使用。千百年时光流转,一盏小灯、一注细水,一块块璞玉经南阳玉雕家的一刀刀精细琢磨,一代代匠心传承,一步步开拓创新,成就了一件件精美佳品。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雕刻是玉文化产业的根基,玉雕关键在人才,重点在大师。我市敞开胸怀,主动作为,通过引进、培养、留用、推介等多种措施,积极做好玉雕人才这篇大文章。重点抓好高层次的创意设计人才、管理营销人才、文化研究人才和评估鉴定人才的培育和使用,每年定期组织玉雕高端人才分期分批到相关高校进修深造,培育大师级人才,吸引高端人才回归和引进,鼓励南阳籍玉雕大师回乡创业,吸引外地大师来南阳发展置业,为各类人才营造宜业宜居、安心舒心的良好氛围,打造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一批批推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高端人才和新生力量脱颖而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撑。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现有各类玉雕专业技术人才10万余人。其中,中国民间艺术大师2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玉石雕刻大师30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76人、玉石雕刻大师569人,高级技师66人,技师32人,更有数万名熟练雕刻的技工。庞大的加工队伍,为玉文化产业备足了后劲。经过不断探索、传承和发展,以南阳独山玉为雕刻原料的“镇平玉雕工艺”,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批批精品佳作层出不穷,多个作品先后在“天工奖”“百花奖”“陆子冈杯”等国家级大赛中斩获金奖,岫玉《九龙双层转动花薰》获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奖,玉雕作品《天上人间》拍出2800万元的天价……

    融合发展强品牌(小标)

    “这里是个让人看一眼忘不掉、待一段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未来发展不可限量。”去年,来自云南从事玉器买卖的郑林慕名而来,被“千年玉都”所吸引,将自己的玉器行开到了南阳。

    以玉为媒、以节会友。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南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南阳第十七届玉雕文化节”将于4月28日至5月3日举行。多年来,我市把每届玉雕文化节变成宣传推广、招商引资、合作共赢、行业交流、普惠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使单纯的节会升华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

    节会打响品牌,人才擦亮名片。我市玉雕艺术领军人才,特别是“中国水晶第一人”仵应汶、“中原瓶素第一人”魏玉忠、“中国微雕第一人”郭文安等一批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用独具特色的作品,为玉文化产业品牌建设锦上添花。

    与此同时,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玉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产、学、研相衔接,游、购、娱一体化,夯基础、优环境,不仅让我市扩大了“朋友圈”,提高了知名度,还汇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推进深度融合发展,品牌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宽:产品种类繁多,囊括了100多个世界上已知的玉种,推出了摆件类、饰品类和保健类3大系列10大品类5000多个品种,体裁涉及人物、山水、花鸟、历史典故、现实写意等10多类;构建了以玉雕大师创意园、国际玉城、拓宝公司等规模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市场和加工小区为龙身,以专业村为龙尾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形成了原料采购、文化研究、教学培训和产品设计、生产、质检、包装、宣传、销售、品牌创建等各个环节齐备的产业链条,先后获得“中国玉雕之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殊荣。

    创新引领阔步行(小标)

    “还有最后30秒,玉雕挂件全网最低秒杀价,送给你心爱的她(他)绝对物超所值……”4月23日,26岁的市民王彤正在淘宝直播间里与客户互动。

    随着电商的日益发展,2017年底,王彤看准时机,由先前的给直播间供货转变成自己开直播。“每个月销售额达6万元,不仅找到了稳稳的幸福,还实现了人生价值。”谈及如今的“带货”体验,王彤脸上露出暖暖的笑容。

    小屏幕,大市场。玉文化产业与电商“联姻”,成为我市玉石销售行业的“新业态”,让更多玉文化产业从业者过上了好日子。2017年,我市成立了全国首个珠宝行业直播基地,加强电商人才培育,推动物流体系建设,形成了玉文化产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模式。2020年,全市从事珠宝玉器网络直播的商户达1万多家,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10万人,各平台累计网络销售额达180亿元。

    “云端”卖玉风生水起,“玉+”战略高歌猛进。我市发挥优势,持续创新,坚定不移地实施“玉+”战略,发展新型业态,拉长产业链条:“玉+智能制造”助推产业提档升级,“玉+时尚珠宝”带动产品结构转型,“玉+健康养生”挖掘潜力开辟空间,“玉+现代金融”构建产业金融体系,使玉文化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新途径、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预计到2025年,全市玉雕加工企业(户)突破3万家(户),实现玉文化产业综合经济总量达1000亿元。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一项项政策红利相继出台,一笔笔真金白银鼓劲提气,一个个项目建设落地生根,一场场主题活动声名远播……沿着明晰的路线,踏着时代的节拍,乘着节会的东风,南阳因玉而华满目新,产业扬帆远航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