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打击传销大队负责人特别提醒:擦亮双眼 远离传销陷阱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打击传销大队负责人特别提醒:擦亮双眼 远离传销陷阱
作者:  赵明禄 祁晓松

传统拉人头式的传销搬到了互联网,打击传销大队负责人特别提醒——

擦亮双眼  远离传销陷阱


微信图片打击传销.jpg

赵升(右)在审阅举报材料。 全媒体记者 赵明禄 摄

  传销,社会毒瘤,人人痛恨。铲除传销组织及其生存土壤,人心所向。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却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传统拉人头式的传销也从小黑屋搬到了互联网,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云存储服务企业、虚拟货币等躲避监管,摆脱了地域限制,隐蔽性和欺骗性大大增强,发展速度更快,涉及范围更广。

  “我们必须重拳出击,加强行业监管、堵塞隐患漏洞。”4月6日,南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打击传销大队大队长赵升如是说。

  “不放过认识的每个人”

  2018年10月,市民张先生到原南阳市工商局打击传销专案组举报:“我同学到处推销保健品,他拉我进了一个健康生活微信群,有保健专家讲课,我听课后感觉是传销,请你们查一下,别让更多人上当受骗。”

  “我和这个同学有几十年没有见过了,他联系了我们好几位小学同学加入一个微信群,请所谓的保健专家给我们上课,指导我们饮用并销售保健茶叶,称这种从未听说过的茶叶有许多想不到的功效。”张先生对赵升说,自己越听越玄乎,担心更多的人上当受骗,就选择了举报。

  为了掌握情况,赵升让张先生把他拉入了那个健康生活微信群。进群后,赵升私下添加了几位群友为微信好友,了解到,这些群友大都是张先生那名同学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还有他的邻居、同事。后来,群里的指导老师动员群友,要千方百计地把所有认识的朋友都拉入群里,要不放过认识的每个人,大家一起健康生活,一起挣大钱。赵升说:“我花了两万元,买了一单茶叶,有10多公斤,正式打入传销组织内部。后来,一步步掌握证据,成功打掉了这一传销团伙。当时,南阳购买并向亲朋好友推销这种茶叶的人有480人。”

  妻子深陷传销组织,丈夫怒而举报

  李先生和妻子小青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三口过着温馨的生活。去年夏天,小青在朋友的介绍下买了一款化妆品,刚开始是自己使用,后来买了许多这个品牌的化妆品,向亲朋好友推销。

  觉得小青这是搞传销的李先生,千方百计地劝说妻子不要再干了,可小青觉得上班挣死工资永远也发不了财,而自己现在投几万块钱以后能挣上千万。李先生觉得妻子这个发财梦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妻子对此深信不疑,一门心思投钱“干大事”。为此,小两口三天两头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却打不醒把传销当“事业”的小青。相反,李先生家里的化妆品越堆越多,为了推销这些化妆品,小青整天忙忙碌碌,就连孩子学校开家长会也不去参加,每天不是打电话推销,就是上门动员。

  2020年10月,实在没办法的李先生来到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打击传销大队举报。“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取证,确认李先生的妻子陷入传销陷阱。”赵升介绍,现在,传销分子的目光瞄向了老人和女士,传销的商品主要是保健品和化妆品。2020年,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打击传销大队摧毁取缔传销组织9个,移交公安机关3起,解救解散了30余万名会员。近年来,打击传销大队冻结的涉嫌传销资金3亿多元,有效遏制了传销违法活动发展势头。

  近几年,一些不良商家在现实中或网络上打着“资本运作”“电子商务”“多层分销”“网络加盟”“网购平台”“连锁销售”“网络直销”“网络营销”“网上学习培训”“点击广告即可获利”等旗号从事传销活动,通过QQ群、微信群、网络游戏等公开培训、拉人头,号称“不用辞职、在家就可创业、穿着睡衣就能挣钱”等鼓动性很强的语言,要求参与者交纳费用、发展人员、组成人员层级网络、从事网络传销活动。有的传销组织则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欺骗求职人群、在校学生参与传销。

  “群众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认真识别和防范网络传销非法活动,以免上当受骗。”赵升说,组织、领导、参与传销活动属违法犯罪行为,广大群众一定要提高守法意识和风险意识,不轻信他人诱导,更不要眼红所谓的高额回报,摆正心态,远离传销陷阱,避免财产损失。(全媒体记者 赵明禄 特约记者 祁晓松)


编辑:赵明禄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