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寨茨岗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春满寨茨岗
作者:   樊德林

春满寨茨岗

樊德林


  听说寨茨岗遗址已经很久了。在唐河的县志和县史里,它都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在我的想象中,它应该是厚重的,沧桑的,朴素的……

  春日的一个上午,在城郊乡后洼村东北的一块高坡上,麦浪轻漾,油菜花金黄,一片安详。寻寻觅觅,我终于站在沉睡了几千年的寨茨岗上。阳光在身上倾落,一种温暖从深深的土层里蔓延至我的身体。我坦然接受了这片土地的气息,内心洋溢着如逢故友的喜悦。

  一块褪色的石牌静静伫立着,仿佛是一位迟暮的老人,在守望着远方,守望着故乡。上面的字依稀可辨:寨茨岗遗址。河南省人民政府,1963年6月20日公布。

  这片曾经炊烟袅袅、洋溢着生命温度的土台,是远古村落的遗址。而今,这里空得只剩下虚无缥缈的空气。所有的出土文物,都静静地躺进唐河县博物馆,供人们想象、品评、追思。在东西宽250米、南北长340米的台地上,除了成垄成行的庄稼,便是一些不知名的野草、野花。春天里,万物都呈现出一种欣然,一种蓬勃,一种挣脱桎梏后的自由与奔放。

  寨茨岗却沉默着,它像一位瞑目打坐的僧人。

  它老成了沧海桑田的模样。时间,这个历史的见证者和书写者,只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在田野上驰骋纵横。

  沿着夯实的土层,我的思绪抵达到了新石器时代。那时候,天蓝得像一泓湖水,地绿得像一条绒毯。那些淳朴善良的寨茨岗原始民们,在这里掘地筑起双斜面的茅草屋,用夯土围墙,以水沟环绕。他们建起了自己的村落,学会了群居,学会了抱团取暖。他们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秋收冬藏,自给自足。他们学会了用火,这是文明的标志。他们以火照亮了前进的路程,让手里的工具更像工具,更有威力。

  他们用斧、铲、凿、刀、锥、砺石等,去砍柴、种庄稼、做工具、修器皿。他们用鼎、钵、壶、盆、豆、杯去安排生活,安排衣、食、住、行。小麦和谷子,给养着他们的岁月和人生。他们是属于这片土地的,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他们把自己一生的悲喜,都交给了土地,他们最终也和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体。我在想,如果把耳朵贴近寨茨岗遗址的地面,会不会再次听到他们的心跳、欢笑、泪水,甚至叹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匆匆的过客,都想在有限的时间,让生命之树无限繁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初心相同,终点一致。他们经历的是是非非,百转千回,我们也会经历。他们品尝的风霜雨雪,酸甜苦辣,我们也会品尝。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萌动。我也在春风里动身,像植物一样,试着去开花,努力去结果,尽力地完成一个人的使命。当寨茨岗先人们的背影渐渐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我在一片悠远而深邃的怀想中,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家,什么是爱,什么是一个时代……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著名作家​李天岑两部作品受青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