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源潭镇山陕会馆—— 雄踞古渡口 惯看秋月春风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唐河县源潭镇山陕会馆—— 雄踞古渡口 惯看秋月春风
作者:  李付建

走遍南阳 | 

唐河县源潭镇山陕会馆——

雄踞古渡口  惯看秋月春风


微信图片_20210316154012.jpg

源潭镇山陕会馆

  唐河沿岸有一古镇叫源潭。想当年唐河通航之时,这里也是商船云集、繁华异常,素有“小汉口”之称。

  如今,唐河还在,只是早已没有了航运,源潭古镇也因此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虽说繁华不再,但集镇上倒也是店铺林立,仍有一份热闹在里面。

  每次来这里办事,我都喜欢一大早来到这个古镇上,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感受古镇特有的风情。倘有时间,还喜欢到镇一中院里看看,看看这里的山陕会馆。

  说是山陕会馆,却没有社旗的山陕会馆气派、壮观,仅有大殿和殿前的两根铁旗杆而已。不过,这已经足够了!因为我每次都能从这些古物中体会到建造者的匠心,并将这些感悟融于工作中,融于日常生活中。

  山陕会馆大殿的门是紧锁着的,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空空如也,让人顿生失望之感。失望之余,反倒能让人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居然能屏气凝神把大殿前檐这个小小区域仔细打量一番,以致流连忘返。

  你看那支撑廊柱的石墩,个个精雕细琢、造型优美。这些石墩的造型都分为三个部分:下面是插入地基的方形模样,如同须弥山一般;中间四个直角处是四只双身子的狮子,它们的头部分别在四个角,然后两侧分身,又与另一角狮子的尾巴相连;最妙的是尾巴的连接处,或以葡萄玛瑙相接,或以菊花兰花相连;再上面就是狮子驮着的扁圆形石鼓,恰似一个承露盘,只是在这个承露盘的四面又雕出梅、兰、竹、菊图案,用刀细腻、构图精美,好似天工之作。

  顺着石墩上的柱子向上望去,那房檐下的斗拱也是另有一番风趣:斗拱规整如一,合力承载着上面的主体;斗拱外侧则雕成龙头,使整个结构看起来就像是群龙合力承托着房顶,给人以雄浑厚重之感。

  感慨之余再看前檐两侧与石墩同高的内墙上的花砖,这些花砖无处不显露着生动之态。只见梅花、向日葵、牡丹等都呈立体怒放之态,浑圆饱满、栩栩如生,藤条、祥瑞以及人物也都匠心独运,让人叹为观止。

  看完房檐下的天工之作后,一定要去看看大殿前面的铁旗杆——这两个铁旗杆均高二十余米,上有吊兜,还有挂旗帜用的铁钩;这些吊兜、铁钩均以优美造型示人,就连旗杆的连接处,也做有爬旗杆的假人加以装饰;旗杆底座做成两只栩栩如生的狮子,威风凛凛,不可侵犯;狮子背上各有一个雕饰布囊,一只上面绣着蛟龙腾云图案,另一只上面绣着飞凤牡丹图案,无不细致入微、精美绝伦。

  其他地方也有神来之笔,仅仅这几处所见,就足以窥见前人做事之精细。在满是钢筋混凝土、满是电脑雕刻的现代,这些蕴含在一砖一瓦、一花一草中的匠心,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呼唤“匠心”,我们更需要坚守“匠心精神”。

  与其他保存较为完好的文物相比,源潭山陕会馆一直无声无息地隐藏于闹市之中——除了有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相伴外,也就是一些文物爱好者的疾呼了。好在,唐河复航工程已在按计划进行,随着唐河复航的实现,它的魅力必然会被更多人发现。(通讯员 李付建 文/图)

扫二维码 看南阳古今变迁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