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延滨:对酒当歌好年华 ——成延洲诗集《寂寥星光》序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叶延滨:对酒当歌好年华 ——成延洲诗集《寂寥星光》序
作者:  叶延滨

对酒当歌好年华

——成延洲诗集《寂寥星光》序

叶延滨


1.jpg  在中国当代诗坛,有这样一些诗人,他们酷爱诗歌,以诗为伴,行吟世间,在不同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诗篇,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共同守望者。诗酒流年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情浩荡。在他笔下,诗意所致,自然风物、历史典故、人生况味皆尽入诗。诗酒流年不是一个吟风弄月的闲散文人,而是为社会及国家效力的职业法律工作者。他在业余时间心无旁骛,不懈写作,他的诗歌更多的是为了安顿他自身的灵魂。他以诗寄情,把自己的思想意念变成简练的诗句,用流利清恬、简约宁静的笔触,将他对人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将心中的痴情,无限的眷恋,深情的向往,以及那无法抵达的彼岸形之笔端,生动真切地表述传达出来,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抑扬顿挫地表达着他的真情,发散着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少年心事、中年情怀、付与自由歌者的狂放、职业法律人的严谨,叙说着他所理解的人在世间的尊严和自由,沉浸在作者所勾画的一幅幅诗篇中,让人在感叹中国诗歌之美的同时,也渐渐读懂了作者对诗歌写作的热爱和坚守。

2.jpg

  诗人有真情,笔下有温暖。诗言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每当感到失意/每当心浸寂苦/都特想特爱一个人/去市外走走/走在清冷的阡陌里/走在深秋的黄昏后”(《荒野》)“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我常常游离出人群/在寻常街巷的尽头/透视着每一个陌生/在滚滚而行的时代里/我就是江涧的一石/当清流汹涌时/我会逐一逐浪花/在泥沙俱下时/我会抱头而没/隐失身体/躺下来蜷缩着/静一静,停一停”(《我与我们》)“可是,每当地暗天昏/阴霾四起/魍魉登临时/你便会在我的路途上/点一盏神灯/可是,每当狂风肆虐/雨夜浓墨时/你便会投射一束晨曦/或是在遥远的天际/点亮一颗星星。”(《致你,兄弟》)“所谓富贵与贫俗/深邃和肤浅/岂不都在灵魂/如果抽取思想/人与人/均是一堆皮肉/又何妨白一点/细一点/靓一点/还有挺拔伟岸/风吹柳软”(《区别》)。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歌咏友情,作者都在浅吟低唱中,思之得其真,觅之得其实,以有我之境,挥洒着自己的真性情,钟情于时代,更忠实于内心。

  与诗为伴走人生,处处诗意笔下情。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永远在路上。收获的喜悦,失意的忧伤,峰顶的一览众山小,谷底的暗淡与彷徨,落到作者笔下总有一份风起绿洲、雨来青野的自然。“他也有疏忽的时候/他只负责将我们/搁置在人生的起点/至于走向何方/最后终结何处/在你我的面前/所铺展的呈现的/都是一张张浓郁的谜团/我们不能像天使一样/摇曳着美丽的翅膀/飞翔在高高的云端/清晰地循着生命的轨线/可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活着/只要我们不惧苦难/就会看到同一个光源/只要我们向它而去/最后都会走到同一个终点”(《光源》)。同时,作为一个职业法律人,在履职尽责中,作者对自己的情怀和抱负也充满了期许和热望。“刚刚举起牧笛/便被你蛮横地打断/你说这音乐过于肤浅/不可能得到认同/更无法流行民间/于是你敲起破锣/并要求大家洗耳恭听/呕哑之声顿时满室弥漫/连狗都走出了庭院/总算一段敲完/终于曲终人散/我独行到敬亭山下/对着浩瀚的天空吹着/让这明丽之音顺风飘去/始终坚信/那端坐云霄的神/肯定能够听见”(《自清自浊》),“此刻,我依稀听到/笛声悠扬/还有鹿鸣猿啼/原本,在通往梦的路上/早已铺满玲珑的水晶/引领着我前去/和众神交流”(《童话》),“不管公平多难兑付/无论正义征途荆棘密布/都不能忘却在此圣殿/在这家园里许下的诺言/都该用法律修辞美好与良善/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在法治中国的宏剧里/我们永远都该挺立潮头/我们永远都应是主角/永远都没有缺席的理由”(《在相遇处挥手》),“一条条路径/纷呈于他的面前/他石一般禅定/没有选择/也无须选择/因为他坚信/只要有爱 有信仰/无论什么道路/都能通向/他心驰神往的/罗马之城”(《路径》)。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作者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文人情怀信步风雨,虽然没有表露太多建功立业的凌云猛志,诗行中却也隐隐透露着匣中宝剑夜有声的意象。诗中有作者的人生支点、价值取向,更有作者永难割舍的英雄梦。

  天下忧喜诗人心,心怀天下多求索。感怀伤时是中国诗人笔下永远的主题。春则在觉醒中欢悦慵懒,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鸣,感怀时光的似水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踏雪寻诗,哀伤岁月的一去不返。林语堂先生把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是它将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互生灵性。“我多么深情地挽留/却难及你飘飘的衣袖/我多么忘情地追逐/未曾料/时光如梭/岁月水流/我多想柔情告别/然逝者如斯/两岸猿声啼不住”(《年底》),“诗芳酒香住流年/时光似水匆匆/秋月春花醉忘楼/世事恍如梦/壮志随西风//年近天命鬓微霜/何时立业建功/雷鸣骤雨惊夜起/挑灯把剑看/豪情化彩虹”(《临江仙•溶洞》),“我一天也不想度过/一步也不愿前走/只想一直都赖在/赖在时光的长河里逗留”(《别了 2016》),“在山顶上,在幽谷里/在水一方,在滩涂里/在驿道边,在庭院里/在暖风脉脉的温情里/任性妄为地飘荡/随心所欲着东西/恣肆汪洋地怒放/柔柔软软地散发着/这大地的体香/这春天的芬芳/这盛世华年的气息”(《桃花》),“这世间,这天宇/这生命与人生/每个元素和成分/尽可以置换/无不能变异/唯有爱/唯有那个冬季/和你/永远无法放下/也永远无法代替”(《唯一》)。有流失就有成长,有瞬间就有永恒。花开花落,寒来暑往,蕴含着宇宙无穷,人生有限这个亘古的主题,作者在对人生价值的拷问与求索中,寻觅诗歌的更高境界。

  无尽乡愁游子归。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乡愁总是永不停歇,乐来无由,忧来无向,悲去无名。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但乡愁委实是生命中尤其滚烫旺盛的一分力量,使人心开阔、智成长。老人、老树、老景、旧事,常常是构成乡愁的最鲜明的主题和意象。“如心无所属/六神不驻/纵使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也要回到/那生你养你的故乡”(《满足就是释放》),“是恐看房后田田的荷塘/是怕见村头碧绿的秧浪/因为在数年前的黄昏/你追扑过稻叶上的流莺/嗔讥过水中缠绵的鸳鸯/因为这些/都会再现你原来的模样/也将泥流我现在的忧伤”(《乡殇》),“游走的灵魂/正从荒野上归来/天马上就亮/归来完成对生命的体验”(《自觉》),“小而不菲/瘦而不羸/低却孤干/勃勃地绽放着/生命的娇艳”(《小野花》),“故乡已沧海桑田/儿时的景色难找/是飞机的双翼/是汽车的四轮/还是村后流淌的河水/把岁月与世相做旧/把赤子的心灵锈蚀/把绚烂的青春卷走/将游子的人生催老”(《车窗外》),读作者的诗词,有时会觉得他写的那个场景非常熟悉,仿佛自己一度就游履其中。就像我们有时走在路上,隐隐听到朦胧缥缈的歌声,蓦然悸动——那正是我们心底跳动的音符,这写的分明就是自己思乡归乡时曾经某一刻的心境。

  举杯邀月付流年。品鉴诗酒流年的诗歌,自然不能忘记酒在其人生中的意义。酒之于作者是侠气、意气、豪气外现的道具,是其与天地独往来的精神,它窖存于作者的骨髓里,流淌在作者的血脉中,承载着他高迈的人格,博人的气度,经世的练达,催生着诗情、诗心、诗意;既有醉酒似歌的奔放,也有深沉隽永的忧愁,使作者在诗酒流年中深藏一份剑气纵横——剑气中有明辨善恶,剑气中有不拘一格,剑气中有汪洋捭阖,剑气中有宽容洒脱。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追求公正价值,推崇规则之治的职业法律工作者和一个谋篇高远恣肆、向往恢宏梦想的诗人的多元人格,复合形象,立体人生。

  当代诗人都赶上了好时代,中华复兴大业也为诗人们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藉此诗集出版之际,望诗酒流年不忘初心,勤于耕耘,满怀家国情怀,奋笔书写更新更美的诗篇,同时也走向更深远、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诗意阑珊的背后,永远保持一片壮怀激烈。我和读者都期待,在今后能读到诗人更多、更好、更加激荡人心的佳作。

  是为序。


(叶延滨, 当代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