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你好,李焕英》杂感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观《你好,李焕英》杂感
作者:  石为壁

牛年春节即将过去,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如油的春雨中,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们度过了幸福团圆的春节。除了看春晚,正月初五在河南省南召中影数字影城,在李经理帮助下,买票也看了一场电影,那就是《你好,李焕英》。在本部影片中,人们表面上看的是喜剧,实际看的是悲剧,它一步步直抵人心。贾玲用真情实意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她的才华也在影片中得到大力展现。


电影用倒叙手法,叙述了人间亲情,展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而人类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反复证明:人啊,经历了伤痛,才理解父母的唠叨;撞过了南墙,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一代代孩子用实践验证人生哲理!什么是孝道?面对生病的父母,照顾为孝;面对孤独的父母,陪伴为孝;面对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面对缺钱的父母,给钱为孝;面对火爆的父母,理解为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人到中年,方明白:尽孝要早,努力要早。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据说,人的一生要长大三次。第一次,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第二次,在这个世界上就算是你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第三次,就算是努力了不会得到想要的,也还是应该好好的努力,努力去争取自己所想要的。真的,我们不会是世界的唯一,我们一个人也左右不了世界。人的一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生,我们在亲人的欢笑声中诞生,又在亲人的悲伤中离去,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与死,多数人到了年迈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健康长寿,比荣华富贵更重要。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圣诞颂歌》描写一个性情刻薄、冷酷的守财奴埃比尼泽·斯克鲁奇,经历三个分别被称为圣诞节的"过去之灵"、"现在之灵"和"未来之灵"之魂,唤醒他人性的另一面 。我也时常在想,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是否能让他们提前在梦中经历自己的老年、中年阶段,从而为年轻时不努力而悔恨,继而不虚度光阴,发奋图强,不要再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遗憾。


在中影数字影城,宽大的银幕,立体的声音,给人带来不同的视听效果,比在手机看上好多了。不由得想起以前看电影的时代。记得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少林寺》,那真是万人空巷,摩肩接踵,当时票价一毛钱,总计观影人次十亿,收入一亿,李连杰家喻户晓;《武林志》也不错,《神秘的大佛》也看过多遍,但是看到挖眼的镜头经常要闭上眼睛,幼时看打仗片时,两腿也曾吓得发抖。九十年代初期港台电影风靡大陆,1990年除我之外,全班同学都去看了《妈妈再爱我一次》,据说能让七尺男儿落眼泪、窈窕淑女尽悲伤。当时电视还是稀罕物,看春晚还是在邻庄看的,看《康德第一保镖传奇》,看完出来门后,大雪已下了一尺多厚,竟浑然不觉;1998年看的《泰坦尼克号》,再次掀起观影热潮;《阿凡达》票房可观,在河南检察学院教英语听力期间,也给同学们放过双语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海上钢琴师》等;近几年《战狼》系列深受大众喜爱,《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2020年单位组织观看的《第一书记黄文秀》精神可嘉,《我和我的家乡》也感人至深,《金刚川》战争场面激烈。


电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力兴起,至九十年代末慢慢观影人数较少,近几年又有崛起之势。那时谁家孩子考上大学或者经商发财了,经常演电影,以示庆贺,有时孩子们夜晚翻山越岭跑十来里观看,“鞋儿破,衣裳破”;有时只听电影声,不知何处演,到跟前时,第一部已经演完,不过一般是戏片,往往第二部看着才精彩。有些时候两个地方还要跑片,中间等待一段时间,有时发电机莫名的发不成电,大家就地生火闲谈等待,看完电影后已是凌晨时分。对于我来说,喜欢看一些励志电影,如《风雨哈佛路》、《阿甘正传》和《放牛班的春天》等等。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看电影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手机、电脑均可看,但不能和同时期放映的电影同步,那需要隔一段时间,在电影院观看还是最舒服的。看的是电影,演的是人生。人们从电影中得到启迪,获得快乐,增长见识,受益无穷。


(作者 石为壁, 河南南召人,  2011年郑州大学全日制硕士毕业,满族,曾任过副校长,教过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政治、申论等,南召作家协会理事,业余时间在报刊、网站、公众号等发表新闻、散文、诗词等350余篇,点击量1000万人次左右。)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于杭:春联中的年味儿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