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个留守儿童的“教师妈妈”—武斐然 愿为青禾洒甘霖 一片丹心育梦芽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101个留守儿童的“教师妈妈”—武斐然 愿为青禾洒甘霖 一片丹心育梦芽
作者:  马钰春子

101个留守儿童的“教师妈妈”—武斐然

愿为青禾洒甘霖 一片丹心育梦芽


编者按:十年教育,七年公益,这些年来,武斐然在这个不足百平方米的出租屋里,以关怀治愈伤痛,以陪伴填补别离,给这些孩子们一个港湾、送去温暖、得到 “母亲”一样的关爱,撑起这群乡村留守儿童的一方小世界。一声声关切的叮咛、一次次温柔的微笑,她就像是那最可靠的船舵,把孩子们从恐惧不安的惊涛骇浪中摆渡出来,平稳登岸,让他们感受到家庭与亲情的温暖,用爱点亮孩子们那将熄的心灯。


    2月20日,时值初春,澄净的蓝天弥漫着清爽,许久未见的暖阳撞破了春寒,一扫往日的阴霾沉闷,铺天盖地的翠色带着新年的喜悦和播种的希望,掠过田间巷陌,飘进南阳卧龙区潦河镇的“梦芽之家”。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甫一走进潦河镇潦西村,远远便听得见“梦芽之家”助学点里,传出孩子们铿锵有力的琅琅读书声。那声音特别脆、特别亮,带着无所畏惧一往直前走出乡村的勇气,在泥土的淳厚和庄稼的清香间回荡。


传承

谱写师者之歌


    武斐然作为“梦芽之家”的创始人,“潜心教书,用心育人”是她家三代从教的真实写照,在近半个世纪的执教生涯中,耕耘出了硕硕桃李。受父辈影响,成长于教育世家的武斐然大学毕业后,凭着一腔热血,毅然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2010年,武斐然被分配到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潦西中心小学支教,成为这个镇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美术老师。第一次见到学生,她发现,长期以来父母的缺位、教育的单一、以及相对闭塞的环境,让这些留守儿童知识面匮乏且自我认同感低。“什么时候最想父母?”“老师,我什么时候都想。”学生的回答,让武斐然泪流满面。思前想后,她决定担当起这些乡村孩子们“妈妈”的角色,经常在生活、学习、心理上帮助他们,甚至帮助特困学生的家庭渡过难关。身为人师,武斐然用爱与赤诚和孩子们紧紧连接起来,“我爱着他们的同时,他们也爱着我。”


    2013年,因工作突出,武斐然被调入南阳市第十四小学任教,可那些陪伴了三载的留守儿童让她揪心、让她牵肠挂肚。时隔数月,再回潦河,看着孩子们笑着迎接自己的眼中闪着泪光,武斐然决心要成为一直陪伴他们成长、引领人生道路的老师。


    2014年3月,经过深思熟虑,在父母家人的大力支持下,武斐然发起成立一个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公益项目——“梦芽之家”,“梦” 是中国梦,“芽”是新生芽。她希望留守的孩子们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孕育出梦想的小芽。同时在潦河镇自费创办留守儿童免费课外活动中心,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就带领志愿者老师给乡村孩子送课,这一坚持就是七年。


    七年间,武斐然组建起一支293人的社会青年志愿者队伍,成为101个留守儿童的“妈妈”。利用周末及寒暑假,进社区、下乡村,常年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公益课程及活动。辛勤付出,收获硕果累累,武斐然多次荣获2017年“河南好人”、2018年“河南省优秀教师”、南阳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南阳市师德先进个人、卧龙区第二届“最美卧龙人”、卧龙区五一劳动奖章、卧龙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image.png


浸润

母亲一样的爱


    谈到“武妈妈”,从“梦芽之家”学员成长为负责人的梦梦(化名)最有发言权。原本出生于一个幸福小家庭的梦梦,小学四年级时家里接连而来遭受重大变故。天塌了,一切都变了,年幼的她和弟弟不得不寄住在叔叔婶婶家。


    关于妈妈,梦梦什么话也没说,但从红透的鼻尖,和泛着泪光的双眸,看得出来她的内心敏感而孤独。失去至亲的悲伤和寄人篱下的苦楚,需要极大的勇气去平息,这也让梦梦从最初的开朗外向变得自卑、沉默寡言。


    梦梦的变化令武斐然心疼不已,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辗转打听了解情况后,武斐然多次到梦梦叔叔家里去,为梦梦送去温暖,帮她解决困难,助她鼓起勇气,并一次又一次尝试说服梦梦婶婶同意梦梦到“梦芽之家”读书学习。武斐然的一再坚持,感动了梦梦婶婶,态度也从最初的抗拒反对逐渐转变成理解支持。何其不幸又何其幸运,武斐然就像一道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梦梦苦难中的阴霾,让她看到了未来。


    “梦芽之家”里,像梦梦这样极度缺乏陪伴和关怀的孩子不在少数,“留守”、“孤残”这些字眼像魔咒一样缠绕孩子们的成长。武斐然用“以爱育人、以爱博爱”的教育理念,把所有留守儿童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对待,给予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与帮助。在武老师的鼓励下,这些留守儿童把对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父母的思念揉碎,寄托在手工课作品里,挂在等待家人归来的窗棂上。


    十年教育,七年公益,这些年来,武斐然在这个不足百平方米的出租屋里,以关怀治愈伤痛,以陪伴填补别离,给这些孩子们一个港湾、送去温暖、得到 “母亲”一样的关爱,撑起这群乡村留守儿童的一方小世界。一声声关切的叮咛、一次次温柔的微笑,她就像是那最可靠的船舵,把孩子们从恐惧不安的惊涛骇浪中摆渡出来,平稳登岸,让他们感受到家庭与亲情的温暖,用爱点亮孩子们那将熄的心灯。


image.png


播撒

心到之处满是阳光


    最初的“梦芽之家”,是武斐然用微薄的工资在潦河镇租下的一间民房。一开始,由于乡民们对武斐然并不熟悉,也不了解所谓的公益助学,家长们就告诉孩子“那个地方是拐小孩的”。偏见如同夜幕,却遮不住她带来的光明,吃尽了闭门羹的武斐然并没有就此放弃,时间见证了她的付出。在一朝一夕的相处中,从不被理解到逐渐被认可,武斐然的一腔真挚慢慢被老街居民所接纳。现在,只要一提起这位温柔又爱笑的女教师,他们都说“这闺女好得很,从城里跑来免费教俺们这里的娃娃”。


    是春风吹动桃李,是温柔也满载力量。为了这些留守儿童,武斐然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往返奔波于城乡,把自己忙成陀螺却甘之如饴。她的无私奉献,她的微笑开朗,她用自己的行为彰显了榜样的力量,无不影响着身边更多人主动加入这项公益活动。


    “梦芽之家”潦河镇助学点的志愿者周老师,与武斐然既是同学也是朋友。当初,看到好友为了乡村教育如此辛苦,内心大为感动,权衡再三,她决定每周六抽出时间,从市城区搭乘公交赶往潦河镇,舍“小家”顾“大家”,担起这份教育情怀。周老师说,最让她触动的就是,武斐然告诉“梦芽之家”里的每个孩子,要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像“梦芽之家”门外墙上用粉笔字所写的“席不正不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那样,武斐然一直身体力行教孩子们做人处事的道理。


    师者之大,不仅教人,更在育心。小雪(化名)是“梦芽之家”里较为特殊的孩子,先天小儿麻痹引发她双下肢残疾。尽管小雪乖巧聪慧、足够努力,但不协调的走路姿势导致她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学校以“出于对身体健康考虑”的理由委婉拒绝入学。是小雪的妈妈一路哀求校方,才得以让女儿勉强读完初中。这些年来,武斐然只要一有时间就和小雪谈心,用温暖的语言鼓励小雪学会坚强、学会自立,用自己最真实的行动给小雪尽可能多的关爱。


    今年九月,因为同样的原因,小雪再一次面临失学的窘境。这让热爱校园、渴望学习的她郁郁寡欢,妈妈也不由得心急如焚。武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尝试与多所学校联系,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金秋开学之际,小雪正式进入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读书,开启自己的高中生活。“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武斐然的感召下,小雪的妈妈加入了“梦芽之家”公益队伍,成为一名志愿者,希望用自己小小的能量,照亮他人生命的色彩。


    爱心做船,精神成帆。在知晓武斐然这一善举后,她所在的南阳市第十四小学的校领导、同事及家长纷纷大力支持,自发组织了一支“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队”,轮流到“梦芽之家”给孩子们上课,为孩子们服务。如今,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帮助下,“梦芽之家”如雨后春笋,在城市、在社区、在乡村,开始萌芽,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公益项目,接连在省内建起了六个助学点,最远辐射至郑州中牟县。


image.png


坚守

从未后悔过


    曾有人问武斐然,留守儿童那么多,你管得过来吗?留守儿童这一个社会问题解决了,所有的社会问题就都解决了吗?武斐然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落潮之后,海滩上搁浅了许多小鱼,一个孩子捧起一条又一条小鱼往海里送,别人说,那么多小鱼你救得过来吗?孩子扬起手里的小鱼说,这条小鱼在乎。“是的,这条小鱼在乎!那些孩子,他们在乎!”武斐然深信,坚守就能点亮一方,这些孩子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爱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责任必须通过足履实地来实现。武斐然对这些孩子们的关爱,几近忘我,她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金钱都给了留守儿童。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言传身教的人生导师。为留守儿童带去爱心与关怀的同时,武斐然也把做人深深地根植进了他们的心里,告诉他们关于成长、关于挫折、关于人生。重塑他们的信心与品格,用责任和爱去拨动留守儿童心中的七弦琴,奏响生命的五彩乐章。


    武斐然深知经典学习的重要性,更明白留守儿童关乎教育未来。她将大阅读作为乡村留守儿童语文知识的重要拓展途径,带着“梦芽之家”的孩子们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积累了不同题材诗歌40余首,为孩子们的语文学习、生命成长夯实了基础。她还注重用经典浸润他们求知若渴的心田,为孩子们种下一颗热爱阅读的种子。


    教育如诗,不止有爱,教育者的使命就是点燃孩子未来的希望,以身作则去做好每件事。武斐然深知,不辛勤灌溉,哪来春光满园,桃李芬芳;没有笔墨耕耘,哪来祖国鼎盛,千万栋梁。2012年,25岁的武斐然,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帮助留守儿童,自学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用科学方法做指导,以一颗博爱的心,一点点走进每个留守儿童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不平凡的成就影响每一个孩子。就如鲁迅先生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她便是唯一的光。


image.png


奉献

把大爱刻进了骨髓


    一载载春与秋的循环,一年年夏与冬的交替,武斐然与爱心志愿者们七年来带领这些留守儿童读书、游学、寻梦,鼓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见证“梦芽之家”成长的同时,这些孩子也在“梦芽之家”长大。在孩子们心向未来的梦想里,“梦芽之家”给了他们“家”的温暖,为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一个个懵懂无知的幼童成长为敢作敢当的翩翩少年。


    一腔热血,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孩子们的童年时代,也是武斐然的青春时代。从桃李年华,到渐生华发,十年教育生涯,她把人生最宝贵的时间都给了这些孩子,把人生最美好的芳华岁月献给了帮助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刚过而立之年的武斐然至今仍是单身,但却早已成为留守儿童心中永生难忘的“妈妈”。武妈妈期盼这些留守儿童在“梦芽之家”的帮助下,能够学会自立,学会感恩,形成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长大后报效祖国,成为守法好公民。


    广采他山之石,锤炼自身之玉。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从课堂上汲取成长的力量,武斐然自费外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何为崇高?崇高之人,如风声雨声,对这世间万物无欲无求,只尽善事,只做自我,坚守自己内心里单纯的正义。十年来,为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武斐然节假日也未曾有过休息,潦河镇、王村乡、陆营镇、潦河坡镇、石桥镇、桐柏县、镇平县、方城县、社旗县、唐河县......她的足迹遍布南阳市各个县乡。与此同时,她还长期默默资助贵州、云南、西藏、甘肃等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


    “砥砺前行永不倦,只为桃李竞相开”。她爱讲台,爱教书,爱学生,而这份热爱也已深深浸润在她的血液里。因为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收获。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武斐然将小爱汇集成大爱,用怀抱点亮希望曙光,用爱守护童真梦想,用心血浇灌出一株株希望之芽,盛开在华夏大地。于平凡中见不平凡,“萌芽之家”,武斐然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把平淡的事情做成经典,用自己的行动谱写成一曲爱与被爱的杏坛之歌。


编辑:马钰春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