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风采 |
山妹子的“牛”事业
赵昭带着乡亲们一起发展牛产业,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赵昭带着乡亲们一起发展牛产业,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这是山妹子赵昭的真实写照。
赵昭是一位80后,南召县太山庙乡冯庄村人,上学期间,她就立下了改变家乡山村面貌的志向,大学毕业后,她回乡养牛,带领乡邻致富。“别看她是个山妹子,她的事业可牛啦。”近日,老乡们这样夸奖她。
一个大学生,怎么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致富典型?这还得从她的梦想说起。
太山庙乡冯庄村是个山区小村,野草丛生,小溪潺潺,如今看着风景喜人,但在多年前却是穷乡僻壤。赵昭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山妹子,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和深沉的热爱。每次放学回家,看到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人老的老、小的小,老人缺少照顾,孩子没有父母关爱,土地闲置,一片荒凉,她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年纪轻轻的她,立志扎根农村,改变家乡面貌。
有梦想,还得要有行动,才不会流于空想。赵昭一边学习一边思考。
在上世纪90年代,南召太山庙养南阳黄牛的人家很多。南阳黄牛是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肉质细,香味浓。除了耕地外,卖牛也能给当地群众带来不错的收入。赵昭认为这是个机遇。
2008年,赵昭大学毕业,放弃在郑州工作的机会,决定回家养牛。
顶着各种误解、偏见和压力,她开始了创业之路。创业之初,建牛舍,购牛犊,从50头牛起步,经历了市场波动、疫病袭扰、融资困难等风风雨雨。她的养牛事业在磨砺中成长,在失败中壮大。2012年,她创办了南召县犇犇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边75户农户为社员。
牛养得好,赵昭的目光又超越了养牛,“牛”事业向深远延伸。
一头成年牛每天产生粪便20公斤,堆起来,既污染环境又占用空间,如何变废为宝,如何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成为赵昭攻关的重点。通过查阅大量书籍、咨询农业专家,赵昭用牛粪作为菌菇的基料,生产有机熟料,再利用有机熟料养殖蚯蚓和作为有机肥,把秸秆加工成牛饲料,形成了生态循环产业链。
2015年,赵昭成立了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开始实现梦想之旅。养牛成功,坚定了她依靠牛产业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她知道,要让村子富起来,必须壮大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让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能挣钱。赵昭流转土地1200亩,种养结合,带动当地500多户人家养牛、种植饲料玉米等,并通过用工帮扶、金融帮扶、技术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今,提起赵昭,乡亲们都说“牛”。
除了养好牛外,现在的赵昭有了更“牛”的事业——为民代言,践行人大代表职责。2018年,赵昭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份荣耀,让她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她的眼中,不能只有山村一隅,还要在更高、更广的层次上,反映基层的声音,解决农村发展遇到的难题,还要着眼于乡村振兴。
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赵昭风雨无阻地走访群众,反映基层的呼声。2018年,她提出了“关于继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的建议;2019年,提出了“关于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规范”的建议;2020年,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人才制度创新以促进产业振兴”等建议。
如今,她的家乡已实现了脱贫。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赵昭坚信,有党的好政策指引,未来会更牛。(全媒体记者 王好学 通讯员 张升 张志帆 文/图)
云悦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新春走基层 | 脱贫又脱单 开心拜大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