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严峻的旱情考验,南阳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从省、市领导的一线调研,到田间地头的实际举措,一场围绕“抗旱保秋”的攻坚战全面打响。这不仅仅是一场与天争时的生产自救,更是一次对粮食安全底线真正的坚守。
南阳作为河南粮食主产区,秋粮收成事关全局。今年旱情来得急、持续久,能不能扛住这场考验,靠的是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更是实实在在的科学举措。我们看到,从淅川到邓州,从镇平到内乡,节水滴灌如同大地的“毛细血管”,精准浇灌每一株玉米;无人机飞防作业,既节水又高效;水库、坑塘、机井联网调度,让每一方水都用在最关键的地方……这些不再是停留在文件里的“招数”,而是真正落到地头的实践。
抗旱不光靠设备,更靠人。农业农村部门派出的100多个技术指导组,走村入户提供“一对一”服务;电力部门为抽水灌溉开辟“绿色通道”;气象部门紧盯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还有那些昼夜守在田边的党员干部,带头疏通水渠、协调用水。正是这样的干群同心、多部门协作,才让抗旱措施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成了一线实实在在的行动。
更值得思考的是,这场抗旱之战也在悄悄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了,小田变大田,碎地变整地,抗灾能力更强;节水农业技术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让灌溉效率大幅提升;专业化的抗旱服务队开始涌现,物资储备、设备租赁、技术指导越来越有体系。抗旱不再只是应急,更成为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契机。
说到底,抗旱保秋拼的是责任心,见的是真功夫。干部是不是真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工作举措是否扎实有效,在旱情面前一目了然。南阳的党员干部们在这场“烤”验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至上”,什么是“责任在肩”。
当前,抗旱正处在最关键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科学的调度、有扎实的举措、有干群一心的拼劲,南阳一定能打赢这场抗旱保秋的硬仗,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都时评|民生为基,消费为翼:南阳以双轮驱动激活经济新动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