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美好评|赤膊护考的背影,是城市最美的精神坐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宛美好评|赤膊护考的背影,是城市最美的精神坐标
作者:  赵若雨

宛美好评|赤膊护考的背影,是城市最美的精神坐标

评论员 赵若雨

  

  高考首日,邓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清令的一个举动,让“赤膊护考”成为全网热词。当考生因衣服金属扣卡住安检门焦急无措时,他毫不犹豫脱下防晒衣与T恤,以光膀之躯为学子筑起“人肉屏障”。这个看似粗粝的举动,却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公众对城市文明最柔软的期待。

  

  记者身份之外,杨清令首先是个“在场者”。他本可以置身事外完成报道任务,却选择成为“参与者”——用身体力行诠释“护考”二字的重量。这种职业本能与人性本真的交融,恰是新闻人“脚底沾泥土,心中有光芒”的生动注脚。当镜头对准他人时,他选择让自己成为镜头的一部分,这种角色转换的勇气,比任何文字报道都更具穿透力。

  

  赤膊身影走红的背后,是社会对“凡人英雄”的集体致敬。在高考这场全民关注的仪式中,杨清令撕开了宏大叙事的缝隙,让公众看到:英雄不必身披铠甲,一个普通人的恻隐之心与担当之勇,就能在特定时空里迸发璀璨光芒。这种“去神化”的善意表达,恰是当代社会最需要的温暖注脚。

  

  从25岁退役军人救人到记者赤膊护考,从无人区“泡面”到暴雨中的“生命方舟”,南阳正以“好人集群”现象重构城市精神图谱。当个体的善意涟漪汇聚成海,我们终于懂得:真正的文明高地,不在于地标建筑的高度,而在于人性光辉的刻度。杨清令们用行动证明,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是城市精神的名片,每次举手之劳都可能成为照亮他人的火炬。

  

  这个夏天,赤膊护考的背影终将淡去,但那些因善意而加速的心跳、因温暖而湿润的眼眶,早已在互联网记忆中镌刻成永恒。当正能量成为可触摸的体温,这座城市,便有了最动人的灵魂。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