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牛山褶皱里的大沟小学,杜广云夫妇用十六年跋涉丈量出中国乡村教育的精神海拔。当暴雨冲垮土坯教室时,这位老师用血肉之躯筑起新校舍的基石;当病魔将他禁锢在轮椅上时,妻子李正洁便化作托举知识的"人梯"。六公里山路的晨昏更迭间,他们背负的不只是百斤重的身躯,更是乡村教育沉甸甸的承诺。
这曲震撼人心的教育赞歌,谱写着超越血亲的守望。李正洁用脚印在青石板上刻下的不是苦难的印记,而是教育信仰的碑文。当她的脊梁撑起丈夫的教书梦时,伏牛山的沟壑里便生长出比岩石更坚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让破旧的教室始终书声琅琅,让贫瘠的山村始终葆有知识的火种。
从土坯房到砖瓦房,从露天教室到空调梦想,杜广云夫妇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乡村教育的时代嬗变。但始终未变的,是教育者"捧着一颗心来"的赤子情怀。当支教大学生在暑热中挥汗如雨,当孩子们在地铺上辗转难眠,这位老教师空调梦的执念,恰似暗夜里的萤火,照亮着教育公平的漫漫征途。
我们期待更多的力量能够汇聚到乡村教育的事业中来。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社会应给予乡村教师更多的尊重与关爱,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可以从身边做起,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都时评|逐梦田野,青春绽放光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