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王荣焕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邓州王荣焕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作者:  马小刚

  南阳网讯 (通讯员马小刚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邓州王荣焕成功入选。

  

  为做好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成立了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组等专门机构,建立了专家组初评、评审委员会审议、社会公示等工作制度,确保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在评审专家组确定建议名单后,评审委员会将建议名单向全社会进行了为期20天的公示,并核实处理了公示反馈意见,最终形成了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942人)。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守护者、传递者。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目的是保护重要知识和技艺的传承骨干,鼓励其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带动传承人群提高传承实践水平,促进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发展。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总规模达到3998人,传承人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力量进一步强化。 

  

  据了解,本次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南阳仅三家,即邓州罗卷戏王荣焕,南阳三弦书姬玉香,南阳烙画李哲。

  

  罗卷戏俗称喇叭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传统戏曲剧种,罗卷戏源自宫廷、根植于南阳邓州这片文化沃土、罗卷戏是"戏剧的活化石",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传统戏曲音乐风格。罗卷戏多以反映历史故事的"袍带戏"居多,也有少量的以中国民间生活故事为内容的小戏。 罗卷戏的传统剧目有三、四百出,多以反映历史故事的"袍带戏"居多,也有少量的以民间生活故事为内容的小戏。有专家认为,罗卷戏是百戏之祖。据《邓州市志》记载,清雍正年间,罗卷戏进入邓州,曾唱红整个中原大地,所到之处,万人空巷,民间曾传"罗卷戏到村里,女人不烧汤,男人不下地"。罗卷戏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