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铁锤,一膛炉火,千锤百炼,匠心流传—— “叮当”声中,打铁匠的24载坚守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一把铁锤,一膛炉火,千锤百炼,匠心流传—— “叮当”声中,打铁匠的24载坚守
作者:  张飞

一把铁锤,一膛炉火,千锤百炼,匠心流传——

“叮当”声中,打铁匠的24载坚守

  

1.jpg

成品

  

  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着“人生三苦:打铁、撑船、卖豆腐”的说法,其中打铁之苦位居其首,表明了这一行当的艰辛与挑战。

  

2.jpg

烧铁

  

  在机械化与自动化日益普及的当下,位于中州大道西段铁路桥附近的一间打铁铺内,62岁的吴其三师傅依然坚守着这份古老的技艺,于铁砧之上精心锻打着各类工程及市政所需的器具。

  

3.jpg

切割

  

  8760个日夜 锤炼钢铁500吨

  

  3月24日,记者尚未踏入打铁铺,阵阵清脆有力的“叮当”声便传入耳中,这是“吴老九打铁铺”每日不可或缺的旋律。在这间面积仅10余平方米的工坊中,弥漫着铁与火交织的独特韵味,吴师傅正全神贯注地锻打着锄头,每一次锤击都精准且充满力量,彰显着他对这份技艺的深厚情感与不懈追求。

  

4.jpg

锻打

  

  吴师傅出生于新野县歪子镇,18岁那年,他怀揣学艺之梦,远赴湖北襄阳玉山机械厂求学,历经重重困难,终得锻打技艺真谛,满载而归。在南阳的奋斗历程中,他与妻子风雨同舟,共同积攒家业,开设了烟酒副食店铺。然而,对打铁技艺的深厚眷恋始终萦绕心间。2001年,吴师傅重拾旧梦,在南阳开起了打铁铺,凭借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乡邻顾客的广泛赞誉,“吴老九打铁铺”声名远扬。

  

  24年间,8760个日夜,吴其三师傅亲手锤炼了500余吨钢铁。对他而言,打铁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每当完成一件作品,攻克一个难题,他都深感无比满足与自豪。

  

  生火、烧铁、抡锤、锤炼……这是吴其三师傅重复了20余年的打铁动作。无数次锤击之下,火星四溅,在他大拇指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一层厚厚的茧。这茧,是他辛勤耕耘的标志,更是他对匠艺执着追求的象征。而他的双眼,由于长期受炭火炙烤,泪腺似乎已习惯于干燥与炽热,干眼症悄然侵袭。然而,即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的眼神依然坚定而专注,仿佛能够穿透火焰,洞悉铁器最纯粹的本质。

  

  淬火退火稳火

  

  展现技艺精髓

  

  “打铁实属苦差事,常被飞溅的铁屑烫伤,尤其在炎炎夏日更是热上加热。”在吴师傅的打铁作坊里,电风扇早已开启,试图驱散打铁时产生的滚滚热浪。

  

  吴师傅介绍道,打制一件铁器需经备料、下料、锻打、定型、淬火、打磨等10余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极为讲究,而火候的掌握则全凭铁匠的眼力与经验。

  

  吴师傅指着炉中的铁块说:“你看,这块铁现在呈现出暗红色,说明温度还不够高。等到它变成淡红色或橘黄微红,这时的温度在800摄氏度到850摄氏度之间,适合进行初步加热和塑形。”

  

  “当钢铁变得发黄时,温度就上升到了1000摄氏度以上,这时铁器已经变得柔软易塑,我们可以进行更加精细的打造。”他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挥舞着手中的铁锤,铁器在他的敲击下逐渐成型。

  

  “‘淬火、退火、稳火’乃铁匠三大技艺,直接决定了铁器的品质。”吴师傅表示,无论是淬火前的预热还是退火后的保温处理,稳火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三大技艺不仅是铁匠技艺的精髓所在,更是吴其三师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打造工地上使用的截子时,一般选用碳钢或40铬钢作为材料。”吴师傅举例道,由于碳钢的韧性优于铬钢的脆性,淬火后碳钢截子的硬度和强度显著提升,但韧性可能有所下降,因此需进行回火处理以恢复韧性。而铬钢打造的截子,其淬火温度通常设定在850℃左右,回火处理则用于消除淬火应力并提高钢材的综合性能。因此,不同材质在淬火、退火、稳火等方面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坚守与传承

  

  苦差事绽放新光芒

  

  随着时代的发展,前来打造菜刀、农具等日常用品的顾客越来越少,吴师傅的打铁铺如今主要以加工修复工程工具、市政工具为主,如钢钎、撬杠、电镐头等。用吴师傅的话说,他是在为南阳的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机器加工的钓台支架在受力后容易发生形变,特别是在乱石滩等复杂地形中难以稳固。”吴师傅主动出击,利用电脑网络在渔具网站上发帖销售自己打造的支架,2004年,他与数家渔具店老板共同参加了天津渔具展销会,推介传统技艺打造的单叉支架和防晒伞支架并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冬去春来,日夜更迭,吴其三师傅手中的铁锤从未放下过。或赶制建筑企业的工程用具,或为市区的渔具店加工单叉支架,每隔数日都有一批加工好的支架用物流发往驻马店、郑州、湖北等地。

  

  说到手艺传承,吴其三师傅感慨道:“我曾招收过学徒,但他们大多半途而废。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块钱,打铁这行又脏又累且生意冷淡赚不了多少钱,他们自然坚持不下去。”面对技艺传承的困境,吴师傅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无奈。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选择了默默坚守。

  

  值得欣慰的是,吴师傅的儿子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每天下班后,小吴都会来到铁匠铺,与父亲并肩作战。小吴虽然年轻,但技艺已经颇为娴熟,每一次挥锤都精准有力,仿佛在与父亲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夜幕降临,铁匠铺内火光熊熊,映照在他们专注的脸庞上。“叮当”作响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件件实用的铁器逐渐成型,这份热爱与专注不仅呈现出传统工艺的精髓,更传递出匠心的温度……(南阳晚报记者 张飞 文/图)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