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党建引领奏响“乡村振兴”曲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淅川县:党建引领奏响“乡村振兴”曲
作者:  李金杭 张 范

  乡间道路绿树成荫、村庄院落错落有致、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群众生活方便舒适……3月15日,走进淅川县,一幅乡村振兴画卷正铺展开来。

  

  近年来,淅川县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对标“五星”支部创建,通过育强头雁“铸魂工程”、提升干部素质、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举措,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选优育强领头雁

  

  在荆紫关镇汉王坪村,功能齐全的综合党群服务中心面貌一新,杏李、石榴种植鼓起村民“钱袋子”,村民出了家门进“厂门”……说起村里的大变化,村民们都夸赞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涛。2019年上任后,刘文涛打破传统,成立合作社发展林果业,引进制伞、柳编等加工厂,给村民带来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大雁群飞靠头雁。淅川县瞄准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选拔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挑大梁、当头羊。通过“请回来”“引进来”,该县吸纳了158名经商务工返乡人员、76名“土专家”、112名大中专毕业生、136名退役军人等进入村“两委”,基层党组织活力大大增强。

  

  该县推行“基本报酬+绩效年薪+奖励资金”薪酬管理,按考评结果分档发放绩效年薪。打破晋升瓶颈,从优秀村支书中选录(聘)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5人吃上了“财政饭”。推荐优秀村支书为“两代表一委员”,激发头雁归属感、使命感、荣誉感。做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708人,确保农村干部党员队伍平衡发展、结构合理。

  

  精培细育强素质

  

  “借着外出学习的机会,我懂得了更多关于柑橘种植的专业知识,现在大伙都说我是‘种植专家’!”仓房镇胡坡村党支部书记胡玉良告诉记者,多亏县里组织的村支部书记培训,自己学到了真本事,改变了村里产业带动不足的局面。如今,胡坡村发展柑橘4000余亩,年产值约1500万元,户均年增收3万元。

  

  淅川县持续提升基层干部素质,推动“头雁”能谋能战。围绕“五星”支部创建、乡村振兴等,对全县487名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让优秀党支部书记现身说法,以身边事教导身边人。组织村支书外出学习先进村经验,实地观摩先进村集体在党的建设、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拓宽发展思路。同时,对近3000名村(社区)“两委”开展干部多层次培训,组织195名驻村第一书记参加乡村振兴专题培训。

  

  党建引领促发展

  

  在九重镇唐王桥村,万亩金银花树漫山遍野。“发展金银花产业以来,村‘两委’成员不断考察、探讨,优化产业结构,并与福森药业集团合作,以租金、薪金和股金‘三金’形式带动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更是年收入80余万元!”唐王桥村党支部书记高申豹介绍。

  

  为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淅川县将发展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大局,县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元扶持薄弱村。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采取“县级统筹、乡镇主体、干部包联、群众参与”措施,引导各村利用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盘活资产、引进企业。该县还出台奖励办法,集体经济年收益超10万元的村,可提取10%~15%的资金奖励村干部。

  

  目前,淅川县乡村振兴稳步推进,邹庄村、关帝新村等11个村建成“五星”支部,郭家渠村等62个村建成“四星”支部,成功创建美丽小镇2个、“和美乡村”30个、“五美庭院”9120户。(全媒体记者 李金杭 通讯员 张 范)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渔网“撒”向海外大市场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