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优化生态保水质 林中唱响富民歌

关注南阳网
河南南阳:优化生态保水质 林中唱响富民歌
作者:  张冬梅

  25.2公里、3.32公里、1.9公里,分别是卧龙、高新、宛城三区南水北调干渠过境长度。渠线虽短,保水重任却一刻不容松懈。


  通水以来,三区始终将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和林业生态保护,在履行保水职责的同时,走稳走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


  “扩绿”筑牢生态屏障


  卧龙、宛城、高新三区紧密结合本地区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明确造林绿化的目标、范围、种类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旨在打造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体系。


  依据生态廊道区域自然条件,以适地适树的原则,多选择红叶石楠、红枫、栾树等树种。严把苗木品种来源和质量关,采取挖大穴、种大苗的方法,将常绿苗木和高大乔木相结合,达到春花、夏果、秋香、冬绿的景观生态长廊效果。卧龙区段完成造林3699.5亩、高新区段造林500余亩、宛城区段造林462亩。


  如今,南水北调干渠生态廊道已成为当地一道生态屏障,有效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与各区国储林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一道增强当地水源涵养能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守绿”巩固造林成果


  在生态廊道建设和管护过程中,卧龙区运用了多种科技手段,如使用无人机对植被生长状况等进行动态监测。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造林的质量和效果,使每一片绿地都能得到精细化管理。


  为巩固造林成果,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廊道,三区认真实施强基护绿工程,开展森林抚育;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对重点生态区域,全面禁止商业性采伐;强化病虫害防治,采用飞机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形式,增加林木防治面积。


  在宛城区红泥湾镇刘寺村,村支书赵金全告诉记者:“在林业部门指导下,我们成立了护林队,每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生态廊道苗木存活率。”


  “用绿”激活发展动能


  桂花、红叶石楠、枇杷、辛夷、红枫……生态廊道绿化树种丰富,本身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和一定经济效益。各区将生态廊道与周边森林景观相结合共同发展文旅产业,与周边森林资源结合,协同发展经济林业和林下经济,带动沿线农民增收。


  12月3日,记者跟随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来到卧龙区潦河坡国储林,林地里种植大片具有深加工价值的梾木,部分林下套种艾草、连翘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以短养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林业生态建设激活了绿色发展动能。”卧龙区林业局副局长孙成喜说。


  做好水源涵养文章,描绘绿色发展画卷。卧龙、宛城、高新三区将牢记使命,持续高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释放生态红利,推动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迈上新台阶。(全媒体记者 张冬梅)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宛美好评”网络评论大赛启事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