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水资源优势建强副中心城市
□ 贾志军
当前,南阳正值“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的关键节点,我们要深研政策抢机遇。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南阳要扛牢永保一泓碧水持续北上的政治责任,发挥水资源优势,助推副中心城市建设。
以水“靓”南阳。南阳作为一座“千年水城”,境内水系密布,仅市区内河就达八条之多,水可谓南阳城市之魂。内河治理提质作为中心城区更新提质的重要一环,应围绕“水清、水大、水通、景美”的目标,进一步推进8条内河水系贯通工程。提升城市品质,要多围绕“水”做文章,让群众能够推窗望水、出门见水、近水亲水;要把白河两岸打造成“南阳外滩”,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网红打卡地;要建成“满城绿色半城水”的生态园林,以水打造“美丽宜居南阳”的靓丽名片。
以水“响”南阳。围绕城市特点打造城市印象、提升城市知名度,是当前国内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共同做法。要系统勘测调研白河现状,考虑文化、生态、旅游三个层面,立足历史、自然、未来三个维度,明确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初期目标要建成副中心城市的“黄金水道”和“城市名片”,中期目标要呈现白河沿线胜景,长期目标要建成展现楚汉文化和进行现代文明交流的重要承载地。目前白河城区段已经成功通航,继续倾力将白河航道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文旅廊道。通过旅游经济点燃城市发展新活力,完善水上交通体系,带动两岸经济,再现曾经的水运繁华,必将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水“推”南阳。美好生活是人民群众的向往和现实需要,南阳具有提供美好生活的良好生态环境,我们要做好名优土特产的推广。丹江鱼、伏牛山珍、西峡猕猴桃等都是有机、绿色、养生的好产品,因此都是推广南阳的好媒介。健康生活是人民群众的追求和最大福祉,南阳具有提供健康生活的独特生态资源。白河的水量、水质,在全国城市中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蓝天白云碧水是健康生活的最好承载。要全力盘活城市滨水绿道空间,把白河两岸打造成林水相映、景色清幽的绿色线性空间,复生态之美,现楚风汉韵,供市民和游客休闲、漫步、骑行。在做好水“响”南阳的前提下,让国内外有眼光的企业家认知南阳、抢滩南阳、布局南阳。
以水“强”南阳。产业发展是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好山好水好药材,从水源地到中医药产业,从中国“水都”到中国“药都”,是南阳要做的大文章。南阳正在发挥医圣仲景故里优势,加快建设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首先是织密中医服务网。要加快完善服务体系,深化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大力实施“仲景英才”培育工程,打造全国中医高地,叫响“全国中医看南阳”品牌。其次是做强产业全链条。中医药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风口产业、朝阳产业,我们要打造全国中医药名都,就要贯通产业链,打造中医药发展新模式,育道地“名药”、壮中药“名企”、兴南阳“名艾”、创康养“名城”,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构建种植、加工、仓储、交易、检测、研发、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着力打造千亿级中医药产业链群。第三是擦亮仲景金名片。传承弘扬仲景文化,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就要打响仲景文化品牌,以仲景文化引领中医药强市建设,深化融合发展,促进交流合作,不断提高中医药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辐射力,打造全球中医药圣地、世界中医药文化交流窗口。
(作者单位:南阳市委党校)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就是江山”重要论述 奋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