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网讯 (通讯员 王龙)初冬时节。走进镇平县贾宋镇上辛营村,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硬化的乡间村道与路旁的花草、树木、菜园子相得益彰,高标准农田里的麦苗生机勃勃,100吨的粮食仓储项目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仿古砖厂里一群“工人”在忙忙碌碌的生产,一幅乡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贾宋镇立足实际、精准定位、谋篇布局,创新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在强基础、兴产业、重治理、抓服务上下功夫,谱写出“和美乡村”新篇章。
聚焦人居环境,让乡村美起来。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发挥村级整治主体作用,制订“门前三包”制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政府引导、支部负责、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并探索出“乡贤助力、共建家园”的新路径,发动乡贤参与乡村道路、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乡村建设行动,今年共建设游园5个,建设“美丽村居”提升环线3条,打造一条15公里长的精品示范线路,真正实现了路网通达,群众出门有游园、抬头能见绿。这些基础设施的建造,为创建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奠定了扎实地基础。
聚焦三变改革,让农民富起来。贾宋镇上辛营村依托本地土地资源,按照“结构调整迈大步,土地集约率先行”的思路,实施“三变改革”,对全村1720亩耕地进行折股量化,变现入股村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23万元,老百姓的土地收入也由原来的出租耕地每亩500元左右提升至现在分红800元,村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零工,每天有“工资”收入,村民的收入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在全镇范围内选定苇子坑、张楼、牧庄三个村试点推行上辛营村模式,推行“三变改革”,有效整合盘活现有资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真正把土地变成引领群众致富的“聚宝盆”,实现群众和村集体收入“双赢”。
聚焦产业发展,让经济强起来。强力推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苗木花卉、蔬菜、小商品流通和清真食品产业。在苇子坑、下户杨、师洼、张楼等4个村依托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形成1.2万亩高端苗木花卉产业区,其中500亩以上花卉合作社4户,200亩以上花卉合作社23家,探索出一条“党支部+村农业合作社+大户”的合作模式,成立了苗木花卉生产合作社,完善制定财务、经营等管理制度,积极吸引村集体或花农入股经营,村级集体可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带动2000余人群众就近务工。苏曹营、赵营、黑龙庙等村依托盛茂生态合作社、亿豪蔬菜种植合作社为龙头企业形成2500亩蔬菜大棚种植区;建成标准化塑料蔬菜大棚一百余座,品种三十多种,年销售优质有机蔬菜10万余吨,吸纳周边群众务工1000余人,同时村集体可增加收入达5万元以上,农户年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镇区5个村围绕集镇六大专业市场形成商贸流通区和清真食品产业区。基本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绿色生态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创了产业引领村集体经济壮大、合作社发展、农民增收“三赢”的良好局面。
聚焦乡风文明,让民风好起来。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开展多形式文明乡风宣传,培育向上向善文明风尚。依托主题党日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方式,围绕乡风文明主题,开展创意活动。上辛营村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端午节”为依托,向老人发放蜜粽、鸭蛋等节日福利。目前,全镇共建立红白理事会23个,实现100%全覆盖,由德高望重的乡贤担任负责人,集思广益对各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规定进行修订,将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厚养薄葬等内容纳入约定范围。利用“文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一系列评比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村民文明争优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争荣誉的良好氛围。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