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6日上午,南阳市 “魅力桐柏” 金秋摄影采风一行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传统文化的好奇,踏上了前往桐柏县黄岗镇刘老庄村流沙河桐柏山农耕文化博物馆的旅程。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般飘浮在空中,微风轻拂,带着丝丝凉意,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奏响的一曲悠扬的秋日之歌。我们仿佛是一群追寻时光足迹的探险家,渴望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揭开农耕文化那神秘的面纱。
当我们的车子缓缓驶入刘老庄村,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村庄周围的田野在秋日的阳光下闪耀着金黄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铺就的一条金色地毯。成熟的庄稼低垂着脑袋,像是在向大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而流沙河桐柏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就静静地坐落在这个如诗如画的村庄之中,宛如一颗隐藏在岁月深处的明珠。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博物馆的大门,仿佛瞬间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青瓦白墙,木质门窗,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院子里摆放着一些古老的农具,如石磨、犁耙、水车等,这些曾经与农民们朝夕相伴的工具,如今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石磨的表面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仿佛在诉说着曾经无数次的转动,为人们磨出生活的希望;犁耙上的铁锈,是岁月留下的印记,见证了农民们在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汗水;水车则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在回忆着曾经潺潺的流水声,为农田送去生命的源泉。
走进博物馆的展厅,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农耕器具,从古老的犁、耙、锄头,到传统的织布机、纺车,再到各种农家生活用品,每一件物品都仿佛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汗水。这些器具虽然已经陈旧不堪,但却依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禁想起那个遥远的农耕时代。
农耕文化,作为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岁月里,农耕文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物质生活的保障,更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华文化鲜明的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从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到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从朴实的农民谚语,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农耕文化处处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在展厅的一角,摆放着一架古老的织布机。织布机的木质框架已经有些磨损,但上面的丝线依然清晰可见。看着这架织布机,我们仿佛看到了过去的妇女们坐在织布机前,辛勤地劳作着,用她们的双手编织出美丽的布料。她们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丝线之间,仿佛在弹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旁边的纺车也同样引人注目,那小巧的轮子和细长的纺锤,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人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温暖的衣物。妇女们坐在纺车前,一手转动轮子,一手拉扯着丝线,那专注的神情,让人感受到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农具。这些农具虽然看起来简单粗糙,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比如那古老的犁,它的形状和结构经过了无数代人的改进和完善,才成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犁的前端是锋利的犁铧,可以轻松地插入土地中;后面是弯曲的犁柄,可以让农民更好地掌握方向和力度。还有那耙,它可以将土地耙得更加平整,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耙的齿状结构可以有效地破碎土块,使土壤更加松软。这些农具不仅是农民们的劳动工具,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在博物馆的另一个展厅里,展示着一些农家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古老的陶罐、瓷碗、油灯等,这些物品见证了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陶罐的表面有着简单的花纹,虽然不华丽,但却充满了质朴的美感;瓷碗则洁白如玉,上面的青花图案淡雅清新,让人感受到了过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油灯虽然光线微弱,但却在黑暗的夜晚为人们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看着这些物品,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的时代,感受到了先辈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摄影采风的过程中,我们的相机快门声不断响起。每一个角度、每一件物品都成为了我们镜头中的焦点。我们试图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历史瞬间,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桐柏山的农耕文化。摄影师们有的专注于拍摄农具的细节,捕捉那岁月留下的痕迹和精湛的工艺;有的则捕捉展厅的整体氛围,用光影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还有的将镜头对准了博物馆的建筑和周围的风景,将这座承载着历史的博物馆与美丽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大家都沉浸在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在博物馆里,我们还遇到了一位熟悉博物馆情况的热情人士。他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展品的历史背景和用途,让我们对桐柏山的农耕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讲解生动有趣,充满了感情,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过去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场景。听着他的讲解,我们对先辈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他讲述着农民们如何用简陋的工具开垦土地、种植庄稼,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维持生计、传承文化。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午时分,活动接近尾声,我们怀着不舍的心情走出博物馆。此时,阳光洒在博物馆的门前,为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采风一行在博物馆前面合影留念,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这次活动的满足和对农耕文化的敬意。这张合影将成为我们珍贵的回忆,见证着我们与农耕文化的一次美丽邂逅。
离开博物馆,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摄影采风之旅,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桐柏山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些古老的农具和生活用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汗水,也传承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而这次来到桐柏山农耕文化博物馆,让我们有机会停下脚步,回顾过去,感受先辈们的智慧和勤劳。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寄托,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农耕文化不仅不能丢,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文化的魂。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宝贵的财富,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的精髓。通过博物馆的展示、教育活动的开展、民俗文化的传承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农耕文化,让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回顾这次摄影采风之旅,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收获。桐柏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和品味。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相信,这些故事将会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珍惜传统文化,传承先辈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秋意正浓,桐柏县黄岗镇刘老庄村流沙河桐柏山农耕文化博物馆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散发着历史的光芒。它就像一座时光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又似一本无声的教科书,教导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感受桐柏山农耕文化的魅力,让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永远传承下去。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金秋的璀璨华章——桐柏黄岗红叶行摄散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