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实干实绩让群众满意
□ 王华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因此,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既要加强创新理论思想武装,又要树好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更要强化日常执纪监督问责,以实干实绩让群众满意。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在强化思想淬炼中端正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源于政治上的坚定、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做好各方面工作的根本遵循。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减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解决“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问题,把正确的政绩观教育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必修课程,让正确政绩观发自内心深处、融入思想灵魂。下决心撤掉工作中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把“表面文章”“花拳绣腿”的问题清单转换为责任清单,最终变为人民满意答卷。
用正确的用人导向破解基层减负的难题。形式主义表现在基层,病根在上头。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政绩观,“引导”着基层干部的“工作观”。要科学制定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对基层工作评价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些机械条框,做到客观真实、全面科学,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要坚持近距离考察,做到群众公认、注重实绩;通过仔细看、深入访、认真查、反复核等方法把干部的作风形象、素质能力、工作实绩核准核实。要多层次多渠道多侧面深入了解, 到生产一线、重点项目、民生工程中考察识别干部,让人民群众说话,用群众的真实感受评价干部作风实绩。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靶向整治为基层减负。突出政治监督,对标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情况监督检查,推动广大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折不扣落到实处。铲除基层种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土壤,运用巡视巡察、统计审计、信访举报等形式挤出成绩中的水分,开展“形象工程”、虚假“政绩工程”专项整治。
党员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思想自觉、政治自觉才能引领行动自觉。只有采用正确用人导向和价值取向,让基层干部有为有位、轻装上阵,同时严格追责问责,形成震慑,才能切实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内乡县委党校)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统战工作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