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绘新景——从白河蝶变看南阳生态改善

关注南阳网
逐绿前行绘新景——从白河蝶变看南阳生态改善
作者:  陈 琼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过去75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阳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本报今日起推出《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专栏,以居民群众的亲身体验为切口,集中展示南阳市在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居民养老、城市建设、交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激励全市上下在“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的征程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努力为全国全省大局贡献更多南阳力量,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

微信截图_20240924103938.png

  金秋时节,漫步白河岸边,阳光下的白河波光潋滟,河面泛着点点金光,犹如一条飘落在南阳大地上的玉带;两岸叠翠重影、鸟语花香,市民尽情徜徉在绿树红花中。

  

  退休职工王跃中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每天早上他都要挎上单反相机到白河岸边走走,或拍摄美景,或抓拍水鸟。

  

  “以前的白河可不是这样的。”王跃中是老南阳人,曾是南阳广播电视台的职工。聊起白河变化,王跃中打开了话匣子:“要说这白河水呀,我最有发言权,近30来年,我坚持年年月月来白河拍鸟,镜头里拍出了成千上万张好照片,还记录下了咱南阳生态变化,见证了白河水由污变清的全过程。”

  

  王跃中回忆,曾经的白河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居民垃圾、工厂污水肆意排放,白河水又臭又黑,鱼虾也都绝迹了,连鸟儿也不再出现。遭受到污染的白河,让生活在周边的居民苦不堪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市委、市政府对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绿化升级改造,经过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城市绿肺”,每年吸引200余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白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是南阳市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龙头”所在地,南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强市,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家园。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数据显示,南阳市通过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全市森林面积达1468万亩,森林覆盖率40.51%,森林蓄积量4083万立方米,造林总量连年位居河南省首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居全省前列,28个国控断面达标率92.8%,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践行“双碳”战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跻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青山绿水间,一幅幅美丽画卷正在南阳大地徐徐展开,生态已成为南阳最厚实的家底。(全媒体记者 陈 琼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