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召开“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会(汉城街道专场)

关注南阳网
新野县召开“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会(汉城街道专场)
作者:  县委宣传部

  9月18日,我县召开“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会汉城街道专场。汉城街道负责同志就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就社区产业项目发展、人居环境打造、治理模式、文化感知等方面答记者问。

图片1.png

  近年来,汉城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增强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使命担当,强化“学”的自觉、掌握“用”的方法、提升“干”的实效,培强产业,扮靓汉城,带富居民,优化人居环境,有力有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以业为基,増势赋能,提振“千万工程”生命力

  抓牢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围绕玩具主导产业抓招商,通过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引进明迪、乐迅为龙头的玩具企业7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玩具企业集群,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为周边群众每年带来1500余万元的务工收入。围绕农业产业的延链强链,招引了农产品智慧物流园、农机机电现代化综合智能物流园、粤汇丰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3个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主动站位全县发展大局,谋划实施“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利用县城近郊的区位优势和蔬菜产业优势,在张营社区打造了集“观光、休闲、参与、体验”为一体的城市近郊田园综合体,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农耕乐趣,“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发展新动能。利用县重点商业项目累计盘活集体场院3000余平,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00余万元。同时,对东关平安街农贸市场和汉城路等多处的集体门面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租金收入800余万元;改造闲置空场院16处,有效破解集体场院利用率低租金低的难题,社区集体收入连续3年实现了8%以上的增长。

  以美为笔,更新提质,描绘宜居汉城新画卷

  汉城街道坚持以“六化”为重点,分类分批对辖区的背街小巷进行整治提升,让城区“面子”有颜值“里子”有品质,民众宜居又乐居。今年以来,对东关大街、竹匠街进行升级改造,铺油3000多米,新修下水道1200多米,硬化壹加壹西巷道、拦马桥西巷道等8条背街小巷,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在绿化上,因地制宜,采取点缀式绿化,空中植绿、见缝插绿、花池补栽等综合一体化绿植模式,打造了劳动街、文昌街、伞长南街、健康小区等绿化示范街巷,以点带面促进背街小巷的绿化工作又上新台阶。在亮化上,对南城门进行了亮化提升安装灯带、射灯等灯具100多盏,对育才街百米文化长廊和劳动街北段进行亮化,完美呈现了城市亮点。2024年共计划打造8个口袋公园,目前,家河、文化路园、罗洼等5个口袋公园已经建设完毕,百宁街、中兴路3个口袋公园正在打造中,建成后,将新增公共活动场地800余平、绿地1200余平,让市民随时随地享受休闲生活。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今年以来,该街道已累计完成县人民医院家属院等25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169户,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面貌都有很大的提升,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昔日的“脏乱差”蝶变为现今的“洁序美”。

  以和为贵,善治善为,画好社区治理同心圆

  进一步规范议事流程,建立民主协商事项清单,充分运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动社区事务大家议、大家定、大家评,累计协商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治理、居民公约以及“三重一大”事项356项,民主参与率达到100%,实现了社区民主科学决策的闭环式运行。利用无职党员、乡贤、“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居民代表队伍,进一步做强了“三张说事”“老岳帮忙”等民调品牌,搭建了“老旧小区改造诸葛会”“百脑议事会”等议事平台,带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管理。成立2个联合党委,9个联合党支部,7个专项联合党支部,69个网格党支部,通过共商、共管、共建、共治、共享的“五共模式”,构建了“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有效拉动共建资源和服务资源向社区集结,让辖区居民共享创建成果。该街道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红色物业、邻里中心等阵地打造居民议事厅、人大代表工作站、矛盾化解室等居民议事阵地,让网格工作“沉下去”,居民民意“浮上来”,架起了党群之间的暖心桥梁,今年已累计收集民意136条。

  以文立心,铸魂育人,提振居民精气神

  按照阵地共享、功能叠加、资源便民的原则,汉城街道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党群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东区党建综合体和红色驿站、红色物业、诸葛书屋、青翼家园、邻里中心、居民会客厅等各类红色阵地21个,实现了文明实践场所全覆盖、全开放。依托这些文明实践站点和“红色阵地”,汉城街道创新提出“党建+文明实践”工作模式,使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阵地、有力量、有温度,助推社会文明之风“润万家”,服务居民“零距离”。

  下一步,汉城街道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产业为基,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汉城街道答记者问

  汉城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张志豪

  一、我们知道汉城街道在“三城联创”中承担着繁重的建管任务,尤其是延伸到千家万户的背街小巷,需要坚持不懈的提升改造。那我们是如何做到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与建设、管理、保护“三位一体”的结合,具体做了哪些努力?

  答:这里我想以劳动街为例,来说一下这方面的工作。劳动街是大家都熟知的一条巷道。它承载着城区居民的记忆,也是新野老城的缩影。在人居环境的改造提升过程中,我们结合城市更新提质工程,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老街姓氏民居特色被最大限度保留下来。赵家油坊、杨家面馆、邓家铁铺等新野传统“老字号”被别具一格的绘画、雕塑、小品等艺术形式再现,新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汉议事台”也在劳动街因势造景,让三国历史文化大放异彩。我们还在学校集中的育才街打造了新野历史文化名人和白水书院铜质百米文化长廊,延续了古城新野的城市文脉,唤醒了人们的城市记忆。我们还在两条老街上打造了邻里中心、诸葛书屋、居民会客厅、戏迷乐园等活动阵地,满足了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也让老街充满了浓浓的“烟火味儿、人情味、文化味”。

  近年来,汉城街道连续开展了两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提出了硬化、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序化“六化”整治提升重点,打造了一批“有里有面”的背街小巷。为进一步巩固成果,从2024年起,为期三年的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再启动。三年里,我们将通过实施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改善环境品质,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完善服务功能,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打造高品质的现代生活空间,实现功能优化、和美宜居。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将与接诉即办紧密结合,聚焦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补齐短板弱项,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与城市更新紧密衔接,将治理向居民院落和小区延伸,打造一批“美丽庭院”,最终实现辖区背街小巷市容环境面貌将整体提升,便民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精细化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浓厚,居民满意度不断提高,未来背街小巷将成为城区治理的亮点、文脉传承的载体、和谐宜居的家园。

  汉城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监察组组长 乔玉华

  二、汉城街道发展区位独特,是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所在地。我们是如何利用好这一禀赋条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和美乡村”建设夯实基础、提供动力?

  答:近几年,汉城街道党工委矢志不移招大商招好商,全力以赴抓项目搞服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在招商的方向上,更加明晰,就是紧紧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尤其是玩具产业,不断形成集群特色、规模优势。我们通过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共引进明迪、乐迅等亿元以上玩具企业7家,形成了“招商一批,落地一片”的产业集群发展效应,逐步培育和彰显了汉城玩具产业的品牌效应,为新野打造中国玩具制造之都贡献了汉城力量。因此说,产业基础好了,就自然而然为和美乡村建设输入了动力源泉。

  汉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 张傲

  三、刚才提到,汉城街道社区数量将有9个增加到13个,社区治理的任务更加繁重、要求更高。在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关系到村“两委”换届质量,是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和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保障。街道党工委正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部署要求,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多层次、多渠道进行摸排,选能人、管好人,广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社区事务,确保储备一支对党忠诚、廉洁自律、干净担当、素质优良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是拓宽社区干部的选配渠道。优先从10类人中发展党员,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即“复退军人、大中专返乡毕业生、大学生村干部、非公企业负责人、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才、产业(协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公益热心人、群众贴心人”。二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行跟踪培养、设岗培养制度,为社区后备干部设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岗、政策法规宣传岗、社情民意反馈岗、社区治安管理岗、科技推广示范岗、致富信息传播岗、群众矛盾调解岗等10个实践岗位,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三是择优选拔后备干部。依据后备干部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并按照“三有三带”培优选强党支部书记,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

编辑:新野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