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南阳高质量发展

关注南阳网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南阳高质量发展
作者:  王铁红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南阳高质量发展

□ 王铁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南阳作为全省地域面积最大、常住人口第二、经济总量第三的省辖市,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符合生产力演进规律和区域发展实际的南阳特色路径。

  

  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着力点。当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仍是制约南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推进牧原实验室、卧龙电驱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和中试基地建设,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和一流大学在南阳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兴产业项目,鼓励骨干企业在先进地区建立研发中心,借力“外脑”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努力突破一批“南阳产”原创性引领性创新产品和技术,为促进南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产业,核心是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产业新的增长极。近年来,南阳二产占比持续下降,2023年仅为28.8%,而襄阳、宜昌、洛阳分别为42.5%、39.6%、39%。根据2023年我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的排名情况来看,我市尚未上榜,而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襄阳(49位)、宜昌(53位)、洛阳(43位)均进入榜单。在千亿级产业数量上,我市与襄阳、宜昌、洛阳等省域副中心城市差距明显。南阳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对钢铁、轻纺、装备、汽车、建材、化工、食品类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数字光电、生化制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氢能及新型储能等领域,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人才是新质生产力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要素。近年来,南阳人才流失严重,近十年南阳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不足一成。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人才培育、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升级“诸葛英才”计划,创新院士工作站运行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落户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宛创业创新。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建立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培育协助关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创新团队,为南阳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坚实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在深化改革中提升科研服务效能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