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
评论员张世超
8月8日,南阳市干部会议召开,提出“五聚五提”总抓手,明晰“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的目标任务、路径举措,提出聚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康养目的地,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为抓手,重点做好“医、药、文”三篇文章,奋力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
“南阳是中医药圣地,也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药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东汉末年瘟疫流行,正是张仲景有感于百姓疾苦,潜心研究古籍,寻找治疗伤寒的药方,著成临床治疗学典籍《伤寒杂病论》。时至今日,《伤寒杂病论》所记载的小柴胡汤等药方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该书仍是中医院校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河南南阳医圣祠,就藏有《伤寒杂病论》白云阁藏本,这也是该书目前发现最完整、最准确的版本。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近年来,南阳市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大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奋力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两地一都”,努力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扛大旗、走前列。承岐黄薪火、扬国医精粹,持续推动仲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日益提升国内外影响力。传仲景医道、佑百姓安康,探索“防治康养”南阳模式,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兴道地宛药、育千亿产业,特色诊疗、医养、康养、药膳等新业态发展迅猛,上榜中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
对今天的南阳而言,中医药发展更是适逢千载难遇的良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复建、医圣祠更名为张仲景博物院、成立张仲景基金会并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基金等大举措,力推南阳市中医药发展驶入快车道。因此,我们要发挥优势、攻坚突破,突出做好“中医、中药、文化、创新”四篇文章,建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在全国中医药振兴发展上打头阵、扛大旗。
一要织密“服务网”,打造全国中医高地,叫响“全国中医看南阳”品牌。要提升诊疗能力、健全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创新,让群众“看上好中医、方便看中医、看中医少花钱”,形成中医名师辈出、群星闪耀,中医专科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中医医院品牌鲜明、影响广泛的良好格局。
二要做强“全链条”,培育千亿级产业链群,打造全国中医药名都。要育道地“名药”、壮中药“名企”、兴南阳“名艾”、创康养“名城”,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构建种植、加工、仓储、交易、检测、研发、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着力打造千亿级中医药产业链群。
三要擦亮“金名片”,传承弘扬仲景文化,打造全球中医圣地。要打响仲景文化品牌,深化融合发展,促进交流合作,不断提高中医药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辐射力,打造全球中医药圣地、世界中医药文化交流窗口。
四要激活“动力源”,强化创新引领,打造中医药现代化强引擎。要高水平建好河南国医学院、张仲景实验室等高等级载体,建强一支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专业精湛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强与中医药头部企业和创新平台的合作,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医药人才聚集地、仲景经方科研创新高地。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内乡县城关镇:清理地桩地锁 还道路一片宁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