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邓州:小竹竿变身救命杆 “4个1”筑牢安全堤

关注南阳网
河南邓州:小竹竿变身救命杆 “4个1”筑牢安全堤
作者:  王玉卓

南阳网讯 “这根15米长的细杆韧性较差,大家千万不可直接入水牵引溺水者,而是通过它前端的卡扣,将我们应急箱里的救生圈和救生绳投放给离岸较远的溺水者...”6月18日清晨,邓州市邓西湖防溺水宣传巡逻队队长彭富青带领着队友们在岸边开展救援演练,仅用27秒的时间,他即向队友们展示出长杆施救的整套操作方法......

图片1.png

(邓西湖防溺水宣传巡逻队在湖边开展救援实操技能演练)

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万人溺亡,其中少年儿童就占了56%。发生溺水事故时,因施救不及时或错误施救而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邓西湖作为邓州市古城街道三里桥社区占地1050亩的中大型水域,随着当地生态持续向好,这里迅速成为了市民休闲打卡的聚集地,每逢夏日便游人如织。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邓州市不断健全“4个1”防溺水工作法,即在每一片水域都要严格落实“一个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杆”的工作要求,像邓西湖这样的重点水域河岸,每间隔20米,便设置有一根刷写着“救生杆,请勿拿走”“生命之竿,请勿占用”等宣传标语的救生竹杆。

“谢谢你们的竹竿,在关键时刻救了我孩子的命!”三里桥社区居民张可握起彭富青的双手激动的说。小竹竿为何被称为救命杆?据张可回忆,她那13岁的小儿子在前不久一次下午放学后,独自前往湖边玩耍,不慎跌入了湖中,挣扎之际,路过群众果断拿起岸边设置的救生竹竿入水施救,正是在救生竿的延时助力下,值班巡逻队员带着救生设备迅速赶到,并将孩子成功救出。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救生杆是我们‘4个1’救援工作法在实际应用中最重要的工具,不仅成本低廉、抗风化性强,还可根据辖区不同水域的面积因地制宜,在水域宽的地方采用长度15米的竹竿进行投放,水域窄的则用5—7米,简单加工后还可配合救生圈绳精准施救,一根杆平均寿命可达3年。”邓州市古城街道办事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丁品说。

图片2.png

(邓西湖防溺水宣传巡逻队在湖边开展巡逻工作)

据了解,自“4个1”救援工作法运用以来,邓西湖近三年年均溺亡事件0起,年均落水人员数量9人,成功获救率高达100%。截至目前,邓州市已在古城街道、白牛镇、陶营镇、文渠镇等重点涉水辖区累计定点投放救生竹竿32000余根,更新替换6000余根,重点水域基本实现20米一杆的点位全覆盖,筑起了一道道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堤坝”。

编辑:网信邓州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