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网讯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农民富。眼下正值土豆收获时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群众劳作的身影,让小土豆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樊湾村,坐落在上庄乡政府东北7.5公里处,依潦河而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村共有三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超过5300人,党员138名,耕地面积达5996亩。
近年来,樊湾村以党建为引领,把土地集约利用作为高效农业的重点,把高效种植作为现代农业的着力点,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土豆规模化种植,以“党支部+龙头公司+合作社+散户”的种植模式,使土豆种植规模从“小而散”向“广而聚”集群化发展,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小田并大田,激发土地活力
“年纪大了,种不动地了,怎么办?”“年轻人不想回来,地没人种,怎么办?”“每年要买种子和肥料,还要雇农机,投资大效益低,怎么办?”……年纪大的农民种不动地,“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
为了破解“谁来种地”问题,樊湾村积极探索土地集中流转新模式,通过“小田并大田”的模式,把一家一户分散零碎的承包地流转到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将分散的小规模土地整合成大块土地,切实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生产低效化等问题,对土地进行整治、改善灌溉系统、修建道路等完善基础配套,以适应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要,村集体再统一打包对外流转,把“边角田”变成“希望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目前已完成土地集中3600余亩,过去农田以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收入也不高。小田变大田集中流转之后,种植大户积极与市场对接,统一来种植土豆、西兰花、高粱等农作物,采用粮食和蔬菜轮茬种植模式,每年每亩田地增值约为2000元以上。
三方共赢,带动增收致富
土地流转过程村委会,始终坚持种植户、群众、集体三方共赢,同时为群众带来三重收益。一是土地流转增值收益。土地流转还带来了土地租金的提升,良好的耕作条件,吸引村内村外大批种植户前来发展种植产业。为公平公正进行流转,樊湾村通过公开土地发包形式进行出租,经过竞标土地流转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平均地租950元/亩,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土地流转的经济收益。二是务工就业收入。产业发展规模化种植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在农作物种植、管理、采收装车等过程中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有务工机会,一天有接近100元的收入,在家照顾老人也能挣钱,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三是公共事业受益。土地流转过程中,村集体充分发挥协调服务作用,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成为村委会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力支撑。在道路亮化硬化、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卫生管理等方面办一批民生好事。这种三方共赢的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强,大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龙头带动,强化示范引领
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樊湾村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积极鼓励支持种地大户及在外人才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涌现出一批如前锋农业科技公司、炳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优秀新农主体。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带动作用,联系上级部门开展技术指导、政策解读,助农增收。
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中,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农主体,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这些主体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整体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为散户和种植大户牵线搭桥,建设订单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农产品销售。通过前锋农业科技公司订单化种植薯片专用土豆,专供乐事薯片公司,订单方提供种子,通过订单锁定销量和保底价格,解决群众种植后顾之忧,全村土豆种植超4000余亩,预计产量1.7万吨,可实现农业产值1900多万元,“小土豆”逐步成为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大产业”。
新农主体的引入,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基地示范引领、种植大户现身说法等措施,用典型引领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思路,持续科学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有效促进绿色农业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提升。全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现场观摩会专程到樊湾村种植基地观摩学习。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樊湾村土豆产业的发展是上庄乡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缩影,近年来,上庄乡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特色农业,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上庄乡党委书记王松林说:“下一步,上庄乡将继续推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新野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