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2024年6月10日,甲辰龙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到了。
“一家老小围坐一堂,包着粽子话家常;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孩子欢笑,长辈慈祥——这构成了源远流长的端午最温馨的画面。五色绳系香囊,粽叶香话端阳。糯米的软糯口感,是儿时的记忆,粽叶的清香更是家的味道。
◎景区游客中心广场
“一举高粽,饮雄黄酒,诵读《国殇》,画额添福,旱地龙舟”——这是6月8日,南阳网-光影中国网摄影师一行,在“2024丹江大观苑端午文化节”系列民俗活动现场开展摄影采风活动时,和众多游客一道所体验到的多项互动热闹场景。彼时,摄影师一行用摄影的眼光发现丹江大观苑的魅力,用镜头捕光捉影“端午文化节”的精彩瞬间。
河南丹江大观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水库北岸,是河南省黄金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沿线生态观光带”的源头,由河南福森实业集团投资建设,集“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养生性”为一体的中原休闲度假胜地和祈福圣地。
◎景区游览全景图
“欢聚大观苑,安康过端午。”6月8日上午九时,丹江大观苑景区西门文化广场上,“2024丹江大观苑端午文化节”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摄影采风人员全程参与活动,零距离真切感受和亲身体验大观园夏日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独特风景以及由古至今喜迎端午佳节时极为盛行的浓郁的民风习俗文化。
食粽点艾,一节一念。如今,仍然沉浸在采风活动时所感受到的传统文化魅力的兴奋和纯粹的快乐中,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
◎活动现场
斯人已去,长存不休。此时此刻,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悲情的色彩,我们站在长廊的这端遥遥回望一个身影——他步履坚定,虽茕茕孑立,却势如万峻,忠而被绑,信恐天意,眉骨不折,赤子之心可敌一路的颠沛流离。
屈原,高尚、圣洁、伟大,被思念了2302年之久,一位流传千古的爱国典范和文学巨人,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河南南阳淅川)。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作为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彰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顷襄王时,因遭排挤毁谤谗害而去职,被先后长期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郢都(今湖北江陵)也为秦将白起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活动现场
屈原生活在一个混乱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他凭借聪明才智和毫无私心的真诚,炽热地期盼着楚国能够强大,民众得以安居乐业,但是在政治斗争中却被流放到了楚国边境。然而,在如此逆境中,他依然关爱着自己的家园,痛惜楚国的衰败,创作了一大批激励人心的诗歌,歌颂着自然美景、赞美英雄、呼吁民众起来反抗压迫,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其中,《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屈原作品的出现,更是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以其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国殇》活动展板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这即是屈原代表作之一《九歌》的重要篇目《国殇》的内容。该诗歌分为前后两节,共九句126字,先是描写一场敌众我寡、短兵相接的汉北丹阳殊死恶战中,楚国爱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
除了“端午文化节”活动中众人齐声诵读《国殇》这个环节外,丹江大观苑景区还持续专门在景区西门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上竖立着一张大展板,其上赫然写下《九歌·国殇》全文,于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开展成功背诵和朗读《九歌·国殇》免门票和门票半价活动。
◎游客参与活动
游屈原作诗地,忆丹江旧年事。诗文节奏明快有力,韵律金声玉振,字里行间蕴含一种急促感和紧迫感,震人心弦,引人共鸣,吸引端午小长假期间来自各地的不少游客都积极参与活动。参与者在享受活动优惠的同时,不仅深深体会了全诗所充满的英雄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以及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巨大艺术魅力,更从全诗所描绘的英雄捐躯的悲壮场景和所表达的缅怀烈士的崇高情感中,学习了楚国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和爱国精神。
也许我们不曾见过这样的人,他高攀理想,直面现实迷离,以热烈情感,直抒愤恨胸襟,纵使这偌大天地,无人与之惺惺相惜,雕琢出文学半壁,千秋万代,追目难及。他与山对谈,邀林共饮,悲山河不复伤心处境,汨罗江畔,江水萋萋,着青衣细除往事历历。
◎活动现场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代表着我国丰富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最初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大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国攻陷,屈原绝望之下投汨罗江自尽。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免受鱼虾蛟龙的侵扰,楚国百姓纷纷划起龙舟,将粽子、香囊、荷包等物品投入江中以除邪避祟,驱鱼锁魂。千百年来,人们用划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形式,一代代传承着这个传统的节日。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把五花八门的食材包裹在绿油油的粽叶里,粽子飘出一阵阵香气,似乎在述说屈原投江的英勇故事和爱国精神。
◎活动现场
每年端午节,除了深情吟诵屈原《九歌·国殇》外,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传颂他那牢牢铭记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他这生来骨子里的高洁,是抗击强秦侵略、维护楚国独立、实行政治清明的美好理想,纵使死掉九回碾作尘泥,也仍散发香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寻,执着无悔,一世独立,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诗句传颂中,人生启迪油然而生——
路,是人生中必经的历程;漫漫长路,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修远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在这条征途上,我们会遇到层出不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求索。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应该像屈原一样,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奋发向前,上下求索。
◎活动现场
当然,上下求索,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努力,更是指精神上的追求。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白,路漫漫其修远兮,并不是说我们要一直慢悠悠地走,而是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在追寻真理和人生理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虽然屈原已经离开我们有两千多年,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2024丹江大观苑•端午文化节”活动中,我们满怀怀念,把爱国捐躯的诚意揉进米粒,将浪漫诗意的文风化作蜂蜜,然后由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心意,把缅怀和敬仰包进一枚枚粽子里。
先生从未离去,他活在久久无法散去的艾草香韵间,活在口感绵软唇齿留蜜的糯米里,活在丹江大观苑多项互动热闹场景中,活在摄影师镜头一帧帧捕光捉影的温馨瞬间,更活在中华文化浸染的每一片土地和中华民族繁荣富强文化自信的豪迈征途上。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诗词园地|大考即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