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网讯(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5月22日,南阳市中心城区梅溪路与七一路交叉口西北侧宣传栏的“中华文明的源头”大型图片展推出第二辑——南阳的远古“日晷”,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日晷是远古时期利用太阳影子变化规律,计时、日、月、季、年的主要测量手段,是远古人类最科学的观天授时的天文台,目前,南阳区域已发现40多处。古人面向苍茫天际,观日月星辰、斗转星移,用智慧找到了规律性,掌握了太阳、月亮、星系的运动变化周期,发现了用日晷测影法来测定时间及季节变化,方便人们劳作,改进生存环境。 此次展览共使用照片34幅,以实物照片、拓片、手绘图与发现地点、位置等文字信息相结合的展示形式,详细介绍了分布在市职教园区、卧龙区、唐河县、方城县、镇平县、南召县的部分远古日晷,以及发现的文化意义。
“中华文明的源头”大型图片展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策展,南阳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展览计划推出10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南阳区域远古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和地面岩石上找到的远古文化遗存,揭示南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此前展出了第一辑:南召猿人遗址、淅川坑南遗址、黄山遗址的考古发掘。 多年来,南阳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致力于履行文化担当的社会责任,与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一起,利用工作之余探索、发现、研究南阳远古文明遗址遗存,较为详尽地记述和系统地梳理、归类、分析,形成一个个研究成果,认为南阳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核心地带,撰写的“南阳岩石文试读”“南阳远古文明的山”等研究文章,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河南日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刊发(推出)。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的张建国、蓝成云的研究文章《南阳远古文明遗址遗迹的历史定位及时代价值》,引起中国考古学界、史学界的重视和认可。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省2024年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南阳新野赛区)开赛 麦田变“赛场” 减损论“英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