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业“芯片”接力创新
(点击图片查看内容)
种子是农业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成果转化“落地生金”
(点击图片查看内容)
建设农业强市,利器在科技,关键在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全面振兴,要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
在位于桐柏县产业集聚区的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园区内办公大楼已建成封顶,1号厂房设备基础建设已大部分完工,其他配套项目正有条不紊建设中。
“该园区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以研发和转化高端生物技术成果为主要目的,是集生物科技领域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和推广为一体的产业集群。谯仕彦院士研发的酵母培养物、后生元、小品种氨基酸等项目将在这里落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5000吨后生元和2万吨酵母培养物,预计年产值5亿元,创造税收5000万元,新增就业100余人。”项目负责人、沃丰德(南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孟铁庄介绍说。
走进沃丰德(南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谯仕彦院士工作站,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有条不紊地开展研发工作,为项目一期投产做准备。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高级工程师薛新升已驻站1个多月,此次主要是实时监测设备工艺路线是否按设计运行,并及时予以调整,确保一期产品顺利落地。
据介绍,该项目研发生产的生物科技产品主要用于饲料加工企业和动物、水产养殖企业,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力,减少动物对粮食饲料的需求,进而达到减量替代且不降低动物生产性能的效果,符合国家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导向,市场前景广阔,将促成一批生物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研发成果在桐柏转化投产,孵化一批生物制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大健康产品企业在桐柏“出壳”,为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我市已与中国农大、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相继建成刘仲华院士“三茶”统筹实践工作基地、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想念集团许为钢院士工作站等。
在做强科技支撑方面,我市聚焦发展需求和“卡脖子”环节,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创新应用,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建设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努力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农民,推动产学研、农科教深度融合,支撑农业提质提效。
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机械化、智慧型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新农人投身农业、投入粮食生产,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从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到高能级企业,各界力量共同开展育种联合攻关,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中州粮仓”。
“藏粮于技”动能无限
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是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在淅川县厚坡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一喷三防”春季管理作业,伴随着“轰隆隆”的作业声,6台自走式植保机穿梭于绿色麦田里,智能高效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展翅飞翔,喷洒雾化环保农药,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一轮作业,比人工喷洒均匀,覆盖率高、效果好。
在镇平县贾宋镇下户杨村的麦田里,连片的小麦已进入拔节期,长势正旺。种粮大户王学华正组织多台自走式植保机和无人机对小麦实施药物喷洒。“我今年种了800多亩小麦,这两天主要预防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蚜虫,再打一些补充营养的药,这自走式植保机喷洒药物均匀、效率高,这几台机器同时进行,半天就打完了。”王学华乐呵呵地说。
据介绍,我市已初步建成“智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4%,成功创建全国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市已普遍建立起“县级专家+区域站技术员+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为新而新,而要瞄准产业所需。对农业而言,最大的硬道理就是让14亿多人吃饱吃好。“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各领域新质生产力融合互动、耦合共生,不可能孤军独进。新发展阶段,如能趁势而起、顺势而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将极大改变农业的面貌。”袁璋认为。
科技应用助力农业创新升级,只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藏粮于技”的鲜活实践,正在南阳这片广袤大地上发生着。
在市林科院月季种质资源库,新引进的云南鲜切玫瑰正在育种中,该品种的培育成功,将加快推进月季深加工应用,助推月季产业的延链补链。该院月季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魏亚平告诉记者,该所以科技服务产业为宗旨,选育“藤彩虹”等7个省月季良种,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份,每年的推广量在2000多万株;全面调查收集国内外月季、蔷薇、玫瑰优良种质,目前已收集引种月季种质1031份,极大地丰富了种质资源库种群数;在种质创制、良种选育等方面持续创新,设置杂交育种组合2000余个,杂交花朵3万余朵,培育杂交子代2000余个,申报国家新品种7个,今年已申报待批的国家新品种5个,有效助推月季科研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建设农业强市,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以壮大花、药、果、菌、茶“五特”经济为重点,持续实施月季、艾草产业倍增计划,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建设一批植物工厂、畜禽立体养殖设施,高标准打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高效生态农业经济带,以新动能新产业不断催生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将其转化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量。
——以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契机,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大力推广“吨粮田”“吨半田”集成技术,力争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以上,同步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斤左右,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在全面建设农业强市的征途中,我市正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速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让更多创新密码充盈“中州粮仓”。
编辑:孙媛媛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挑大梁 当先锋 作表率 2024这么干|对话社旗县委书记张荣印——突破争先奋力建设现代化社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