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面对形形色色的消费场景,你是否也曾不小心掉入消费陷阱?有没有因为消费纠纷,让自己花钱买回一肚子气?
本报邀请广大市民朋友通过微信扫码报料遇到的消费烦心事,党媒帮忙记者将联动相关部门为您客观分析,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
其实,自从“群众呼声”微信二维码上线以来,后台收到的留言和报料中,也有一些和消费纠纷有关。
比如,一时冲动办理了充值卡,结果没有一点点防备,商家突然关店,导致消费者无法消费也无处退费。
比如,网上买回心心念念的宝贝,收到货时才发现,买家秀和卖家秀原来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货不对板的糟心,换来的却是商家的推诿扯皮……
消费应该是一件让人感到舒心的事情,消费者的权益也理应受到保护。
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激发消费活力”,旨在统筹凝聚各方力量共识,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同共治,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乐享高品质消费……
在消费过程中,如果被欺骗、被套路,请不要害怕,更不要自认倒霉。从现在起,请把你的遭遇告诉记者,我们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帮你维权,替你发声,维护你的正当权益。(全媒体记者王蕾)
编辑:周俊含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南阳:供暖今日结束,这些事项要注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