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时评|网络中国节:过年的意义

关注南阳网
南都时评|网络中国节:过年的意义
作者:  南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庄工区分局 王长海

  有的人说,在快节奏、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逐渐感受到春节年味的淡化,没有了小时候的期待和向往。也许,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早已没了小时候过年的无忧无虑,工作的压力、生活的不易,但是亲人的笑脸、孩子的欢笑、爱人的陪伴、多彩的活动、国家的繁荣也都是年的意义。

  

  年是文化。春节,自古至今都有着浓浓的年味,“年味”在哪里?在那五彩缤纷的民俗里。春节历史悠久,春节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民俗极为丰富多样,办年货、扫尘、贴春联、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燃放烟花爆竹、逛庙会、赏花灯等等,这些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喜庆味、家国味十足。在近距离感知春节的点点滴滴中触摸五千年文明的脉动,澎湃文化自信的力量,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脚步就将更加坚定。

  

  年是希望。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年,春节,是春天的节日,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处处迸发生机与希望。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总结、告别过去,展望、规划新的一年;我们相互拜年,送去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年是希望的寄托,过了年就是新的一年,就是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年是团聚。每逢春节,在外奋斗拼搏了一年的游子无论风霜雪雨、千山万水、路长道坎都要芸芸奔归、回归故里、阖家团圆,哪怕是在异地安家数十年的也都要回乡追根溯源、认祖归宗、祭祀祖先。过了年就回家,是我们对家人的承诺,是我们长久的期盼,年对于异地的游子慢慢就变成了团聚的代名词,欢聚一堂叙亲情、走亲访友话友情、相伴出游深感情。

  

  过年的方式在变,但不变的是对家乡的依恋,是亲人间的爱与守护,是对明天的希望,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是对家国情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代代传承。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