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南阳市委手机党报 南阳网主办
2024年1月17日 星期三 癸卯年腊月初七
★天气: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阴,最低气温0℃,最高气温7℃,相对湿度84%~100%。
◆导读◆
【封面】2023年我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近400亿元
【时讯】我市举行就业援助月直播带岗活动
【县市区】官庄工区环保局:全力守护河畅水清
【乡镇】唐河县城郊乡积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进企业宣传活动
【关注】央视龙年春晚完成首次彩排
【民生】腊八将至 食材销售升温
【热线】18338309119 63161599
浏览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都晨报,请点击http://epaper.01ny.cn
【封面】
2023年我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近400亿元
----------
2023年,市中医药发展局锚定建设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这一目标,奋力打造“两地一都”(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中医药振兴发展呈现新局面——“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经验全国推广;中医药知识产权工作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30个典型案例;我市跻身2022年度中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三十强,成为河南省唯一上榜城市……2023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近400亿元,居全省地级市之首。(记者王雪)(详见http://985.so/w330j)
【时讯】
我市举行就业援助月直播带岗活动
----------
1月17日上午,南阳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联合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团市委青年发展部、南阳日报社,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开展就业援助月直播带岗活动。牧原集团、万德隆商贸等10家企业通过南阳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平台(新华社现场云、南阳网抖音号)向求职者介绍企业基本情况、招聘岗位、薪酬福利等相关情况,线上解答求职者的问题,与广大求职朋友进行互动交流。直播带岗活动近两个小时,吸引了3.5万人在线观看,2000余人参与互动交流。(南阳公共就业)(详见http://985.so/w3pj5)
市乡村振兴局:托起脱贫人口稳稳的幸福
----------
向省内和省外共计输出7.86万名脱贫劳动力;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9.68万人;全市共实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就业22.74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去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坚持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稳总量、扩增量、提质量、保重点,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取得明显成效。(全媒体记者王潇宇)(详见http://985.so/w3pbb)
市城市河道治理中心:积极回应民声
----------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023年1月至11月,南阳市城市河道治理中心有效处置办结智慧城管运行中心派发案件总计3803件,在局系统去年前11个月度智慧城管工作排名中9次名列第一。同时严格按照流程处置智慧城管运行中心转派的12345热线舆情190件,快速、规范处置智慧城管运行中心派发夜间问题110个,均在规定时限内办结。(通讯员于青)(详见http://985.so/w33p6)
我市1人荣登2023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榜单
----------
1月16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2023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揭晓,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副校长秦守洁荣登榜单。(记者王雪)(详见http://985.so/w331y)
南阳市职工演讲比赛评选结果揭晓 南阳日报社荣获两项大奖
----------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进新征程”南阳市职工演讲比赛评选结果揭晓,南阳日报社工会荣获优秀组织奖,南阳日报社(南阳市全媒体中心)记者郭浩梅荣获一等奖。(记者陈书洁)
【县市区】
奋楫扬帆勇争先 中医药强区谱新篇
----------
近年来,宛城区认真落实《南阳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把中医药传承好、发扬好、利用好,以制药为根本、以经方为核心、以造福百姓为目标,重守正、强创新,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全媒体记者杜增波)(详见http://985.so/w33f7)
南召县:民生热线情暖百姓心
----------
近年来,南召县树牢“民生无小事”理念,倾力办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把群众来电当“家事”,把“家事”高效办,创新工作机制,持续优化服务流程,狠抓办理质效,为企业和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热线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等重要指标均显著提升。(全媒体记者廖涛)(详见http://985.so/w33nd)
开足马力忙生产
----------
新年伊始,我市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铆足干劲赶订单,全力以赴奋战“开门红”。图为1月16日,位于高新区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的河南翊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有序作业。(全媒体记者高嵩/摄)
官庄工区环保局:全力守护河畅水清
----------
近日,官庄工区环保局相关业务科室和环境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先后前往涧河马庄断面、涧河李小庄水闸等地,重点巡查涧河沿线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和排放情况,并对沿岸垃圾、河底淤泥等开展现场摸排,根据情况针对性提出处置意见,能立行立改的立行立改,不能立行立改的提出方案并督促属地整改,进一步巩固2023年碧水保卫战实施成果,促进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通讯员任艳)
【乡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实地调研 保障黄山遗址用地
----------
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文广旅局、市文旅体投集团、卧龙区自然资源局以及省考古研究院黄山考古队有关同志前往卧龙区蒲山镇,实地查看黄山遗址发掘项目,现场解析该项目的用地特殊性,并就考古临时用地和永久性用地手续办理相关工作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强调,要提升政治站位,增强文物考古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文物用地保障工作。(通讯员张大伟)(详见http://985.so/w33q5)
唐河县城郊乡积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进企业宣传活动
----------
1月16日,唐河县城郊乡开展了以“防范非法集资”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中,该乡工作人员深入企业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企业负责人介绍了非法集资的特征、常见手段和涉及领域,通过真实案例以案说法,揭露了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并就如何进行防范做了详细讲解,提醒企业相关人员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增强防范非法集资意识,谨防上当受骗。(通讯员李博)
【民生】
腊八将至 食材销售升温
----------
明天就是腊八节了,按照老习俗,腊八节这天应该喝上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为新年讨个好彩头。1月16日,记者走访中心城区多家商超,很多超市里的腊八粥食材都在促销热卖。“组合好的腊八粥食材里面有红小豆、绿豆、红芸豆、薏仁米等十来种食材,回家直接煮粥就行了,现在促销价每斤6.8元。”一家大型超市的促销员表示。据了解,很多市民都比较青睐这种预先混合好的食材,“比自己分别买各种杂粮方便多了。”市民李女士说。(记者张飞)(详见http://985.so/w3359)
【关注】
央视龙年春晚完成首次彩排
----------
1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首次彩排,歌舞、戏曲、相声、小品等各类型节目与创新技术应用、舞台视觉设计等要素全面整合,晚会综合效果初显。今年春晚首次启动了“春晚等着你”项目,邀请生活中的新闻人物入座春晚观众席。首次彩排中,熊猫饲养员“谭爷爷”谭金淘、铁路工作者“影老板”刘影成为首批受邀到现场观看春晚彩排的嘉宾,近距离感受春晚的喜庆氛围。(央视新闻)
【辟谣】
谣言:近视可以从800度降到100度
----------
真相:这是伪科普。近视通常涉及眼球的结构变化,特别是眼轴长度(眼球前后径)的增加。这种增长通常是永久性的,在眼球发育的过程中,眼轴始终是保持增长的,直至稳定下来,类似身高的变化。所以,一旦眼球发展成这种形状,就无法通过远眺、转转眼球、压迫眼睑等一般手段将它缩短。而眼球中的组织,如巩膜(眼球的外层),在近视的过程中可能会重塑。这种重塑也是不可逆的。另外,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没有哪种医疗手段能真正地大幅逆转眼轴。这也是为什么近视不能治愈,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的原因。(科学辟谣)
【健康】
即使血糖高 也不能只吃粗粮
----------
粗粮虽好,但不要单独吃粗粮,最好粗细搭配。粗粮吃太多容易感到不适,比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反酸、打嗝等。从控糖的角度来说,粗粮和细粮比例最好控制在1:1或者2:1。肠胃功能弱一些的人,粗粮占30%,细粮占70%。另外,建议将粗粮均匀地分配到一日三餐里,不要全部集中在某一餐。有些人群晚上吃粗粮后难消化,躺到床上可能会出现反酸,这种情况晚上可以少吃或者不吃粗粮。(人民网)
【美食】
芝士土豆泥
----------
主料:土豆、芝士碎适量;
调料:纯牛奶、炼乳适量;
做法:
1.土豆去皮后洗净,改刀切片,上锅蒸熟;
2.用勺子将蒸好的土豆片压成泥,加入适量纯牛奶和炼乳搅拌均匀;
3.将土豆泥铺在锡纸碗中,再加一层芝士碎;
4.烤箱提前预热至200度,放入土豆泥烘烤10—15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
★南阳手机报法定工作日每天发送两期(早晚各一期)。更多新闻见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网(www.01ny.cn)及南阳网官方微信(微信号:nywbbs)。
★主管单位:南阳日报社
★终审:黄术生
★校审:王鹏
★编辑:周颖 马钰春子 徐璐
★感谢您阅读本期手机报!如果您对本报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均可加微信:wangpeng-xjp留言。手机报投稿邮箱:nysjbbjb@163.com。
编辑:周颖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手机报1月17日早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