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朱集镇:数九寒天万物藏 棚内暖春采摘忙

关注南阳网
社旗县朱集镇:数九寒天万物藏 棚内暖春采摘忙
作者:  闫飞扬

  12月27日,室外气温0℃,田间地头人迹罕至,但朱集镇雷庄村付海家庭农场的大棚里,工人们却忙的热火朝天,蔬菜采摘、装袋、运送、装车、大棚管理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西蓝花、卷心菜、辣椒、蒜苗等蔬菜长势喜人,绿油油的蔬菜让人忘却了室外的冷冽寒风,仿佛置身于温暖春日。

  

1.jpg

大棚内正在生长的蒜苗。

  

  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工人们正在进行采摘、装运工作,这些蔬菜坐上货车以后,一部分直供城市餐桌,一部分将到达分拣中心,为下一步的精深加工做准备。

  

2.jpg

工人大姐将在大棚采摘的新鲜蔬菜运送到分拣中心。

  

  近年来,朱集镇积极响应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要求,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协调推进,深度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副产品品牌化发展,以开展特色蔬菜精深加工业务为抓手,打造朱集镇特色蔬菜品牌,打造种植、精深加工、销售与运输全产业链,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3.jpg

  

  “我们冬天在这大棚里干活也不冷,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的把活干完了,一天能挣个百十块”刘大姐她们刚收完了一个大棚的辣椒,这个大棚将要进行下一轮蔬菜种植,刘大姐边收水管边笑着说。

  

4.jpg

付海家庭农场一角。

  

  为发展培育蔬菜精深加工产业链,朱集镇政府先后引进深圳茂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金绿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公司+支部+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流转土地4000余亩,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周期和茬口要求,实施“蔬菜+烟叶”轮作种植模式。农户流转土地后,参与蔬菜、烟叶种植,实现就近务工,提高收入。目前已经培育出社旗县碧盛源农业有限公司供粤港澳蔬菜基地和付海家庭农场两大集育苗、种植、生产、冷藏、加工、包装、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基地,包含种植基地、冷库、原料储存车间、生产车间等。

  

5.jpg

即将可采摘的西蓝花。

  

6.jpg

正在包心阶段的卷心菜。

  

  朱集镇人大主席古华生介绍道:“朱集镇蔬菜产业基地目前主要种植西兰苔、西蓝花、卷心菜、芥兰、圣女果、辣椒、青豆、玉米等蔬菜,主要销往粤港澳地区,其中西兰苔、西蓝花销往东南亚地区,精深加工后的玉米、青豆类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和欧美市场。目前,两个基地年产蔬菜1.1万余吨,能够实现年产值约50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农民500人以上就业,年人均增收能达到2万元以上。”

  

7.jpg

  

8.jpg

朱集镇龙头企业参加第二十五届农洽会现场直播。

  

  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种出来了,如何卖得好、卖出自己的品牌,也是朱集镇党委政府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打响朱集地域农产品品牌,朱集镇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线下紧盯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地举办的南阳名优特色产品产销对接会、中国食博会动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农洽会、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京宛产销对接会等开展地域农产品推介签约活动。同时,以“网红县长”黄远芳在朱集田间地头开启直播带货为契机,开拓网络空间“新农田”,用好数据流量“新农资”,依托食品综合电商服务产业园,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签订“以工代培”等就业协议,吸纳该类群体进入电商行业,与中国通号集团合作搭建集物流服务、产品展示、信息共享的数字经济技术平台,链接自媒体平台打造朱集地域农产品品牌矩阵,用好数据流量“新农资”,干好直播带货“新农活”,不断把流量价值转化为品牌价值。

  

  截至目前,组织14家企业参加推介活动8场,成功与中国通号集团等央企签订采购合同,吸纳全县84家涉农企业,180余人加入电商直播行业,年产值达1亿元,单日最高销售达300余万元,成功打响“纯原情”等朱集地域农产品品牌。

  

  “我们的蔬菜种植基地在逐年扩大规模中,蔬菜精深加工区域正在扩大规模和购置智能化生产线,建成后将实现智慧办公。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展供应链模式,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和顶级食品公司合作,实现生产直播、源头供应、产品溯源、源头定价和全镇品牌化发展。”朱集镇党委书记程翔介绍道。(闫飞扬)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