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新气象,移风易俗树榜样;陈规陋习影响大,危害社会真可怕;革新除旧树文明,人人参与传佳话......”清脆的快板声在谢寨村乡村音乐厅响起,谢寨村网格员刘合珍的表演引得台下观众掌声阵阵,也唱响了谢寨村乡风文明新风尚。
为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余关镇谢寨村深入开展一联一带五提升活动,选拔血缘地域近、群众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热心公益的60名党员、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实现党员联户全覆盖,延伸了基层治理单元,充分体现了小方法、大导向,小单元、大作为的治理特点。
党群同心话文明
“高价彩礼不可取,婚事新办才荣光。老人在世多尽孝,故去厚葬瞎铺张。勤俭持家传家训,守望相助兴家帮......”囊括了移风易俗,倡树典型,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内容的移风易俗情景剧《乡村新风尚》在谢寨传唱不息。
余关镇镇长参与移风易俗宣传
谢寨村黄楝组的张景耀是个朴实的农民,去年给女儿找了个婆家,不仅一分彩礼都没要,还给了女儿塞了张银行卡用来补贴家用。“我跟女儿是这样说的,我不要彩礼钱,找的对象只要你喜欢就好。”张景耀说,“高价彩礼只会增加对方家庭的经济负担,彩礼是给别人看的,孩子幸福比什么都重要。”他的行为让乡亲们拍手称赞,他成了村里移风易俗新风尚的引领者。
产业兴旺新图景
“金叶”上称了,烟农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在谢寨村种烟大户刘子文的带动下,村民张红基、谢灵宽、谢军舟纷纷种上了烟。在烟叶烘烤房里,大家喜笑颜开地谈论着自己种植烟叶的过程,看着自己辛苦种出的一筐筐“金叶”,别提有多高兴了。
今年50岁的刘子文,2013年返乡种植烟叶,成为种烟大户。成为网格员后,刘子文又将自己所包的户吸纳到烟叶产业基地务工,每人每天能挣到100多块钱。“能让乡邻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也算带领大家致富了。”刘子文说。
目前,谢寨村60个网格员已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主力。在他们的带动下,广大农户积极投身于烟叶、林果、养殖等产业,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就近打零工增加收入,大多数家庭思想上、精神面貌上、生活条件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稳步提升。
生态宜居新画卷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谢寨村新建成的游园里,村民或在广场上翩翩起舞,或在步道上散步聊天……据了解,该游园是由谢寨村乡贤刘兴楼出资100多万元建起,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同时还自费整治河道近千米,推动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众人拾柴火焰高,乡贤力量不断汇聚,乡村文明新风尚氛围也愈来愈浓厚。该村胡庄组乡贤胡书勤自发捐赠20盏路灯,点亮群众归家路;70多岁乡贤谢士更出资1万余元在谢南组建起大理石村牌,自建广场300平方米,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以前家门口比较脏乱,大家都开始自发整治,我也抹不开脸。现在家里门口有菜园子,种点茄子、黄瓜、辣椒、豆角啥的,根本吃不完。”谢寨村村民胡建忠乐呵呵的说道。据悉,该村大力开展“一宅变四园”行动,动员每家每户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建设“一宅变四园”12处,发展庭院经济16户,美化了村庄环境,留存了乡味乡情。
家规家训我来晒
“勤劳为本、礼字为先”“敬祖先、守国法、孝父母、和兄弟、教子孙”“看人长处、记人好处、帮人难处”“百善孝为先”......一句句简短的家规家训,讲述着每个家庭奉行的处世之道。谢寨村以“我们的节日”活动为契机,把家风建设融入清明、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活动中,广泛开展“传家训、亮家风、评家规”活动,征集优秀家规家训。
在家风家训分享会上,“乡村光荣榜”人物代表、“星级文明户”代表和村民代表围绕什么是家风家训、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等话题,用生动的事例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在分享过程中,“乡村光荣榜”人物代表朱中敏反复提及“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她不断前进的动力。“传承良好的家规家训,从我做起,从家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好家风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漫步谢寨,条条道路平坦宽阔,排排新居绿意环绕,风吹“金叶”荡起层层碧波,文化广场传来锣鼓喧嚣,村民笑逐颜开举着手机拍摄短视频,三两个孩童在旁边追逐打闹……一首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新乐章正在余关大地铿锵奏响。(通讯员 王雷)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淅川县:巡察路灯 点亮心灯
下一篇:桐柏县毛集镇:开展食品安全大走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