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名人|清风惠政的“召父”“杜母”

关注南阳网
南阳名人|清风惠政的“召父”“杜母”
作者:   赵明禄

我国汉代有两位清风惠政的南阳太守,百姓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其中,“召父”指的是西汉元帝时的召信臣,“杜母”为东汉光武帝时的杜诗。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郡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西汉元帝时,召信臣担任南阳太守,他兴修水利,奖励农耕,惩治贪官,严禁奢靡,使南阳成为当时最富庶的郡城。

在任南阳太守期间,召信臣为人勤恳又有主张,喜欢为民兴利,只想使民富裕。他常亲自劝导农耕,出入于田间,住在乡野亭舍之中,很少有安闲在家的时候。他调查巡视郡中的水源,开通沟渠,修建的水闸堤堰有数十处,使灌溉面积年年增加,达到三万顷之多。召信臣制定了先后用水的规定,刻在石头上立于田边,以防止争抢;禁止民间婚姻嫁娶和举办丧礼铺张浪费,要求务必勤俭节约。在他的治理下,“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家家积蓄有余。官吏百姓都敬重热爱他,称他为“召父”。清代齐召南评述说: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足以和李冰对四川(修都江堰)、史起对邺县(引漳灌溉)的贡献相媲美。

杜诗,字君公,河南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别名杜君公,南阳太守、水利专家、发明家。

建武七年(公元31年),杜诗任南阳太守。在南阳7年,他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兴修水利,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

西汉时,召信臣在南阳兴修水利,对水利和农业生产有特殊贡献,因而受到南阳百姓的拥戴,被誉为“召父”。东汉时,南阳水利事业进一步兴盛,特别是杜诗任南阳太守时期,“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鉴于杜诗的功绩,南阳老百姓把他比之召信臣,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他们是真正的“父母官”。“父母官”之称缘起于南阳,召信臣和杜诗也因南阳而名垂青史。

全媒体记者 赵明禄 整理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