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网讯 “这是这个月垃圾分类文明积分,兑换一袋洗衣粉。以后在家里注意多收集垃圾,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可以兑换更多的生活用品。”12月13日,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南河店镇郭营村村民李邦玲正在垃圾分类示范点兑换礼品。
为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南召县南河店镇实施垃圾分类文明积分制度,居民把垃圾进行分类,送到垃圾分类示范点兑换积分,次月把积分兑换成相应奖品。垃圾分类示范点内配备分类垃圾桶和分类指引牌,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养成良好文明习惯。
为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南召县南河店镇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竞赛,设立垃圾分类模范家庭和垃圾分类优秀个人奖项,激发广大居民的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在文明习惯养成上下功夫,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以前我都不知道,电池、旧灯管这些是有害垃圾,凡是垃圾一股脑的丢进垃圾箱里,不是这次比赛我都不知道这些东西危害这么大。”龙王庙村村民朱林敏说:“多亏了今天参加竞赛活动,我既学会了新知识,又拿到了礼品,真的很开心。”
南召县南河店镇郭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团介绍说,“把垃圾捡回来,把礼品带回家。我村村民按照《垃圾分类兑换项目表》,不同的垃圾可以兑换不同的积分,积分每月底可兑换积分券,村民凭积分券可在村里超市自主选择兑换等价商品。金属、纸张、塑料三类可回收物统一收购变现,不可回收物统一清运至垃圾中转站处理,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南召县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五美庭院”创建内容,每周通报农户垃圾分类情况,发放流动红旗、黑旗。在马市坪白庄村率先成立全省首家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制定考评细则。每个村设立可回收垃圾兑换点,每周末定时开放,鼓励群众把平时积累的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兑换成生活用品。
分类处理垃圾,让乡村更宜居。南召县实施“全域覆盖、三次四分、四化协同、五共融合”的农村垃圾分类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易操作、投入小,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新路子,有力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目前,该县已建成河南省、南阳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1个,“美丽小镇”2个,“四美乡村”42个。
南召县结合山区农村实际,探索实施“三次四分”垃圾分类新方法。由农户按照“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两类,对生活垃圾进行第一次分类,分别投放至每15户定点配备不可腐烂垃圾桶(灰色)、可腐烂垃圾桶(绿色)。由村里分拣员对农户粗分的垃圾进行第二次分类,纠正农户分类中的错误。按照“可腐烂垃圾、可回收物、不可腐烂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四类进行二次细分。可腐烂垃圾运送至村级堆肥池,不可腐烂垃圾收运至乡镇垃圾中转站,有毒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运送至乡镇分拣中心。由乡镇分拣中心管理员对运送至中转站和分拣中心的垃圾进行第三次精分拣,精确分拣出可回收物、不可腐烂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目前,全县投入运行分拣中心7座、各类垃圾运输车122辆,实现月均处理垃圾7200吨,回收可回收物30吨、有害垃圾3吨。
按照系统化、市场化、资源化、专业化的原则,南召县探索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全链条垃圾收处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标第三方公司负责垃圾分类的运营服务,取消农村地区垃圾集中堆放点和垃圾池,统筹投资1.85亿元,建设农村垃圾中转站15座,配置垃圾运输车、压缩垃圾箱、路面养护车等收储设备。投入各类资金800万元,为农村每15户农户配置一组分类垃圾桶,每村配置一个分类亭,每2个村建设一座堆肥池,每4个村配置一辆可腐烂垃圾收集车,每个乡镇建设一座垃圾分拣中心,7个乡镇共用资源回收车、吸污车以及三轮吸粪车。
按照资源化利用,南召县对分拣出的可腐烂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创新开发半地上半地下结构的第三代堆肥房,有效利用自然光发酵,1吨可腐烂垃圾经过堆肥房处理后,可产生0.2—0.3吨氮磷钾含量较高的有机肥,免费供给附近农户为玉兰、辛夷、月季等苗木花卉施肥。对于可回收垃圾,由第三方公司为村民提供可回收物上门预约回收服务,村民也可把家中的可回收物送至附近暂存点销售或兑换物品。目前,该县7个试点村月均回收垃圾120吨、可堆肥垃圾约256.2吨,堆肥处理后可月均产生85.2吨发酵有机肥料。
编辑:南召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