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市卧龙区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17条,流经市区的河流有白河、邕河、温凉河、梅溪河、三里河、十二里河等 6 条,流经郊区的河流有泗水河、麦河、梅河、黄渠河、潦河、沐垢河、东潦河、石碾河、礓石河、灰渠河、华河等 11 条。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24座,总库容1.9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穿全境。卧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幅多在 665~812mm 之间,由于境内地形较复杂,局部环境条件不同,降雨分布不均。降水的总体特点是:降水量自南部向北部递减,全年水资源总量为 21085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 11711 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15600 万立方米,全区总供水量为 17389 万立方米。
近年来,卧龙区把加强需水管理、转变用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以节水载体建设为抓手,以节水宣传为基础,做足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全民节水三篇文章,全区用水管水逐步向精细化迈进,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健全体制机制,提供坚实保障。聚焦推进“体系完整、制度完善、设施完备、高效利用、节水自律、监督有效”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成立以区委、区政府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主要责任同志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政府领导、水利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相关部门按照工作任务分解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工作时限,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高效完成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创新科学管理,抓实节水举措。坚持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立足水资源开发利用基础条件,认真履行水资源、节约用水、地下水、取水许可、用水计划管理等工作,坚持“放、管、服、效”并重,开展计划用水管理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从严核定用水计划指标,倒逼用水单位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管理率达100%。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出台《卧龙区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方案》和《卧龙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办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建设推进,2021年以前的农业水价改革项目全部完成。加大农业灌溉项目投入,建设高效灌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推广喷灌、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目前高效灌溉面积已完成24.2万亩,占灌溉面积56.1%。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67提高到0.681。2021年农业用水计量率达到86.29%。二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倒逼工业节水。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突出抓好工业企业的用水监管,严控企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取用水程序。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倒逼企业提高节水能力。开展重点用水户水平衡测试,提出节水整改优化方案。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2021年万元GDP用水量达到35.81m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14.05m³/万元。三是综合施策强化城镇生活节水降损。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全面推广节水器具,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制度,不断降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综合漏损率。
加强宣传引导,凝聚节水合力。以用水大户为重点,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以传播家庭节水知识为目的,推进节水型小区创建。以实施用水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推进节水型学校医院创建工作。以创建节水型公共机构、企业、小区、学校、医院为抓手,大力加强节水载体建设,发挥节水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卧龙区域内已建成节水型企业8家,节水型公共机构77家,节水型小区12家。重点用水企业建成率53%;区直公共机构创建率63%;居民小区创建率35%。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以水法、节水知识的节水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节水宣传进企业、单位、小区、学校、等地,利用新媒体、标语、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日常性节水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节水风气,提高节水意识和习惯,让老百姓主动参与,做节约用水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营造全社会“人人响应、人人参与”的良好节水氛围。通过节水载体创建,促进了全社会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的转变。
推进项目建设,建设水美乡村。2020年初,卧龙区被确定为水利部、财政部全国首批55个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之一。水系连通项目总投资4.65亿元,治理区域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1.24万人。这一项目是近两年省、市重点水利工程,也是卧龙区历年来最大的水利项目,属于“国字号”工程。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统筹规划,通过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防污控污、景观人文工程四项工程措施,打造了“来水能引,降水能蓄,沥水能排,旱涝能调”的农村水网新格局,着力恢复农村河湖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构建了一系列“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再现了碧水环流、沟岸常青、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风光。同时,以优美水生态为纽带,挖掘水治理经济价值,把水美乡村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要素。(通讯员 黄丽)
编辑:杜増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