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聚焦“四个维度” 探索乡村全面振兴路

关注南阳网
方城县券桥镇:聚焦“四个维度” 探索乡村全面振兴路
作者:  王炳中

  方城县券桥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坚持产业融合、村集体经济、引才聚智、资金保障等“四个维度”聚焦发力,探索乡村全面振兴路径。


  厚植“兴业”沃土,点燃发展“引擎”,以“产业融合”夯实示范片区建设基础。券桥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位于镇区及周边,面积7平方公里,覆盖2个行政村全部、4个行政村部分共10个自然村1.2万人。示范片区发展定位“生态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主要建设“三区一廊”,即:南部高效农田示范区、西部观光采摘示范区、东部优良作物品种培育示范区、潘河绿色长廊,目前片区内已建设蔬菜瓜果大棚300余亩,重点发展错季蔬菜种植和生态林果采摘,优质小麦、玉米等良种基地500亩,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型。建成投运电商直播创业园,探索“电商直播+农业特色产业+工业产品”发展新模式,开设香菇酱等10余条产品直播线,帮助群众把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让“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推动“要素”聚集,保障发展“质量”,以“村集体经济”凝聚乡村振兴的合力。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城郊型”“种养型”“资源型”“服务型”集体经济,积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建立完善扶贫资产确权、经营、分配等制度,积极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经营高效、监督到位”的扶贫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落实监管权。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回创人才、乡村能人等,积极参与扶贫资产的运营,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各行政村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人才回创创办企业,通过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全镇2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均在5万元以上,2023年按照县委要求所有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要达到10万元以上,并着力培育至少1个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


  做足“返乡”文章,提供发展“支撑”,以“引才聚智”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动能。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真正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同时推介好人才政策、讲好人才故事,广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支持创新、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推动各类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坚持不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通过人才回创,服务家乡、富民强乡、建设家乡,实现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乡、信息回馈、智力回哺。吴召运、王秋、耿兴等一批回乡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凸显。


  注重“闲置”利用,体现发展“效果”,以“资金保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创业车间。创造性提出将产业镶嵌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环节,全面整合闲置宅基地、废弃院落、残墙断壁、停产车间和厂房等乡村闲置资源,把交通便利、成方连片的闲置村庄宅基地建设为创业车间,河沿村、沈营村、李许庄村等先后在积极探索方面走在了前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闲置宅基地整治是亟待补齐的最后一块短板。券桥镇党委、政府广开思路,实事求是,通过走访、座谈、研讨、因村施策等方式指导各村制定一套符合本村村情的闲置宅基地整治方式,积极发动外出乡贤、党员、群众支持家乡人居环境整治,引导群众把房前屋后闲置地、村内空闲地、荒废宅基地变为游园、果园、花园、菜园,既顺应了民情民意,又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近年来累计整改废旧房屋、闲置宅基地178处,规划整修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游园等“四园”152个。(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