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京宛协作 携手共赢发展 |
借智借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阳产业发展论坛高峰对话侧记
12月12日,北京,雪花飞舞,银装素裹。在人民日报社报告厅,南阳产业发展论坛高峰对话举行。
这是一场高水平的对话,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南阳市有关领导一起,共同探索促进南阳中医药发展新机遇,研讨做大做强生态绿色食品产业新路径,找寻推动南阳文旅产业“出圈”“出彩”新方法。思想火花激情碰撞,创新思维阵阵来袭,各路大咖围绕南阳产业发展论道争锋,为南阳高质量发展勾勒出了更加精彩的未来。
守正创新
打造中医药城市名片
作为医圣故里、仲景文化发源地、中医药文明重要发祥地,南阳发展中医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副市长阿颖认为,南阳对中医药发展规划明晰,产业基础扎实,发展环境良好,特别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方面,南阳做了很多工作,老百姓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非常浓厚。中医药人才层出不穷,中医祖庭医圣祠被扩建为集“馆、祠、院”为一体的“医圣文化园”,南阳中医药产业的未来大有可为。
产业发展,改革创新是源动力。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认为,南阳提出要打造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在中医药改革创新上先行一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中医药综合改革需要人才培养、服务和管理模式的匹配,南阳这方面工作做得很好,相信通过京宛进一步合作交流、互助互帮,南阳的中医药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发展。
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让中医药产业迎来了机遇。如何用好这个机遇?北京市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李军表示,要有效扩大南阳中医药产业的影响力,在教育、科研、人才三个方面下功夫,围绕自己的优势特色,做大做强中药资源产业,打响“全国医药名都”城市品牌,把南阳中医药做成全国一流产业。
做大做强
促进食品产业攀新高
“绿色食品产业是南阳的主导和优势产业,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谈起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副市长杨曙光表示,南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四大优势,即发展有资源、产品质量优、加工体系较完整、骨干企业成群体,同时也存在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少、产品附加值低,科技支撑不够等问题。
对于产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开出了“良方”。他认为,南阳具有良好优势资源,牧原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南阳要加大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还要进一步树品牌强龙头,采取有效手段扶持更多企业快速成长,促进绿色农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怎么才能利用地域优势促进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小芬表示,有机农业成本低,农民能得到实惠,将有机农业运用到农业产业发展中,对做大做强产业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彰显特色
让南阳文旅大放异彩
对于南阳文旅资源和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副市长周华锋用3句话进行概括:历千年浸润沉淀,南阳文旅资源丰厚,物华天宝,魅力无穷;聚万众拼搏实干,南阳文旅产业基础坚实,步履铿锵,活力无限;乘时势奋发突破,南阳文旅发展前景光明,空间广阔,潜力无限。
如何找准文旅产业发展新赛道,做好转型发展大文章?文化和旅游部审读组成员、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张坚钟认为,发展旅游业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要从“满足”上入手,深挖文化底蕴,然后将其植入旅游业中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服务,让南阳这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叫得更远更响。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魏鹏举则认为,要想打造文旅产业城市品牌,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考虑,“纵向”是深挖南阳历史文化底蕴,南阳的历史特别值得深入研究,充满吸引力;“横向”是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让文旅服务更优质、更高效,打造富有底蕴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到南阳旅游观光,以文化“软实力”赋能经济“硬发展”。
一个个真知灼见的闪现,一条条智慧火花的点燃,明晰了方向、升腾了希望,为南阳未来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动力。心之所向,前路可期。我们相信,在向着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道路上,南阳的脚步将更铿锵,明天一定会更好!(全媒体记者 杨万里)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京宛携手共进共融谱新篇 ——人民论坛年会暨首届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论坛高峰对话侧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