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新野县上港乡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挖掘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联培联种联销”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集体创收的勤劳致富路。
洋葱生产是上港乡的特色产业。按照“产业特色化、特色规模化、规模品牌化”的理念,发展壮大洋葱种植,形成了连片效应,16年来,已发展到目前的1.1万亩,成为南阳辖区的洋葱种植集中地,被称为“洋葱之乡”,品牌效应悄然显现。为解决洋葱产业如何种、谁来种、怎样种好的问题,2022年,上港乡在种植规模较大的小五村开始做试点工作,集中探索“联培联种联销”模式,以强化产业在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他们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基础上,积极成片流转耕地,将碎片化的土地进行集约化耕种,奠定了“三联”模式的基础,实现了农民增收、集体收益的目标,解决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土地“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与农户签订协议,保证流转地农户的利益,实现了“三联”同步、壮大产业的目的。
联合培训育苗技术
上港乡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在全乡开展“联合培训”工作。10多年的发展,使洋葱种植成为日臻成熟的技术,培养出了3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从而保证了产品的稳定发展。去年来,上港乡引进了“958”“628”洋葱新品种。它色泽艳丽、品质瓷实,是众多品种的佼佼者。该乡以小五村为试点,在县农艺师的帮助下,乡组织农艺师和村种植技术员,在全乡开展集中培训工作。他们采取室内讲解和实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将种植要点毫无保留地教给了葱农,使洋葱的特征、习性、生长规律为众人所知,种管起来科学又便利,群众又多了一门增收的技术。
联合培训育苗技术
全乡16个村,村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解决“联种”问题。他们采取“种植小户向大户看齐、种植大户靠科技管理”的办法,引导葱农学有目标、追有榜样、相互比较看优者的“联种”模式。小五村种植大户有6户,均在200亩以上,其种植的水平更专业,从而成为众多葱农学习的榜样。在农户中,确有不知“如何种”的葱农。他们就分两步走。一步是托管,将葱田托管给专业社,由种植能手承包,收获时,葱农拿出一部分利润,支付托管费用。另一步是帮扶,各村组织党员义工队、青年志愿者,在备种、育苗、移栽、田管等多方面,义务帮助葱农解决困难,增加收入。同时,乡政府将部分建设项目优先倾斜到种植集中的村,修建路网、打井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使产业田旱能浇、涝能排、车能进地头、运输很便捷,种好洋葱有了基础保证。
联动销售洋葱
产品的销售是一门大学问,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乡政府和村合作社一起收集种植信息,建立种植台账,和外乡外县建立联系,预测全年的营销总产。村合作社和全乡的一家福阁洋葱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同担起产品销售的重任。他们对准山东、江苏蔬菜加工厂,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销售。由于洋葱的养生作用大,大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外市场,竞争力强,因而市场前景广阔。专业社在收获期,还邀请电视台、电台、新媒体等,到地头实际采访,现场直播,扩大了宣传,扩大了销售渠道,可以实现全部售出的承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福阁洋葱专业社,都能根据联系的客商和农户,得到一定数量的信息费和销售费,从而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仅小五村就能年收入8.8万元,实现了农民和集体的“双赢”,铺就了农民增收致富路,推动了乡村振兴新进展,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特约通讯员 崔国安)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促消费 促发展”十大行动 | 方城单身青年联谊会成功举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