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老六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姬老六
作者:  赵长春

姬老六

赵长春


  姬老六喜欢地,土地。

  地载万物,地生万物,最好的是五谷。姬老六说,没有地,吃啥喝啥?

  姬老六对地亲,对庄稼亲。上地下地,他去得早,回来得晚。耕、种、收,干什么都仔细。坷垃打得碎碎的,垄沟整得齐齐的。同样是锄地,他所经过的地垄,不伤苗,没有草,壅根牢。段娃子说他:“你干得再好,也没人给你加工分,图啥?”

  姬老六一笑:“就图个高兴,图个开心,图个对得起地!这样,地也不糊弄咱。要是全村的人都这样干,多好!”说着,他弯下腰,薅掉苞谷根部的一棵刺脚芽。

  姬老六这样干法,村上的人很少赞成,反正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姬老六不管这些。他说,既然今天要上地干活,那就把活干好。休息的时候,人们在地头玩,谈天说地,东西南北,说着一些笑话。姬老六也休息。他确实是干累了,需要停一会儿。这个时候他要打开一本书,随身带的书。这是当年我们村民干活的一个场景:当大家打闹的时候,姬老六在旁翻着书。面对别人嬉笑他“再读书也是修理地球的命”,姬老六还是一笑,啥也不说。

  人们说,姬老六把地当成自家的了。姬老六说,是啊,地要是分给各家各户的话,大家干活一定有劲儿。果然,后来地就分了,成为一家一户的了。姬老六干得更欢了。他不争,没有非要那靠水靠路的好地,而是要了袁店河边的滩地、罗汉山脚下的荒地。这里的地,人们不上心,丈量起来比较随意,能垦出来不少荒地。“打理好,一样能出粮食,能出更多的粮食。”他用这样的理由,给妻子说,给段娃子解释,“还能多种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就这样,姬老六和大家一样,种麦、苞谷、花生、棉花。除此之外,他还种了果树,桃、杏、梨。他还种西瓜。年年,他还留出一片地,种早苞谷。比较其他人家地块上的庄稼“四季歌”,姬老六将一块块土地打理得更完美。他不因为荒地太远、太大,耽误一季庄稼,努力让自家的地不空,不闲。

  姬老六的地,物产丰富。每年,他都种瓜,西瓜、甜瓜,河滩地,沙质。为此,他还学了如何种瓜,就从书上看的。一棵瓜秧,不让拖得太长,留下至多两个瓜。后来,他还实践了一种方法:当瓜半成熟的时候,他把瓜蔓压进土内,让这个瓜蔓生根,然后从前面截断,让这扎根的瓜蔓上再结一个瓜。他的瓜,好,甜,有人去偷,他不太在意。他说。瓜,就是让吃的。

  那时候,多人对他的种法不理解。总觉得种地就是麦秋二季。种麦,管吃;种秋,卖钱。有吃的,有花的,搞那么多花样,出力不落好,划不来。姬老六说,自己种了,不眼气人家,也免得孩子去人家地里摸瓜偷果。所以,当别人的麦地套苞谷腿肚高的时候,他家的早苞谷可以煮吃、尝鲜。他说,以前条件不好,地里不打粮食;现在,咱自己当家,想吃啥就种啥,孩子们喜欢,满足了他们吃的诉求,多好。

  就这样,桃三杏四梨五年。他还种草莓。自己想吃什么,地里都有,孩子们就不会惦记人家地里的东西,不去眼馋人家。姬老六这样说的时候,有一种满足感。同时,他好像还有一种想法,或者期待,等着去实现。

  就这样,多年后,姬老六的一个孙女回忆起儿时的一个场景:每年都种一块瓜地,随便吃。中午热,不吃饭,就吃个西瓜,很得劲。中午看瓜,坐在瓜棚上面,风穿棚,瓜清凉,惬意着呢。地里瓜没数,丢了也不知道。有一回,这个孙女陪姬老六在瓜棚上吃瓜,看见一个小子偷偷摸摸进地,她要吆喝,姬老六止住了:“嗯,别吭声。”

  不过,姬老六绝不容许自家的孩子如此。春节,除夕熬年,他总要讲一句话:“宁看贼挨打,不看贼吃饭。”意思是,别只看到了贼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却吃香喝辣,更要看到、想到贼因被抓挨打的惨痛。后来,他的儿孙有在地方上为官的,很清廉。有人看望姬老六,然后邀请他去城里吃饭。他不去,也要求陪同客人回来的儿孙不去。他说:“就在咱自己的‘农家乐’,我请客;这样都好。”

  就这样,多年后,姬老六的儿孙们开枝散叶,天南海北,做着大大小小的事情。回袁店河,悄悄来去,早早下车,很谦和。

  姬老六呢,守住袁店河畔的“农家乐”,很自在。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首批“南阳文旅推介官”评选结果揭晓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