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昔日的泥泞小路已经消失,新修的沥青路穿村而过,群众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一直以来,小龙湾村两委干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做好民生各项工作,以推进村内交通道路项目建设作为民生实事全力推进,交通路网体系持续优化,乡村发展潜力不断提升,一条条畅通的道路犹如“连心路”,连接民心民意,增进民族团结,绘就最大“同心圆”,让村民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指数大大提升。
小龙湾村是南召县崔庄乡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占地面积4平方千米,共有526户1860人,其中少数民族850余人,以满族居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在2022年以前,小龙湾村内道路都还是沙土路,乍一看和一条田埂子都没什么区别,由于年久失修,多处断裂,每逢雨雪天气,道路泥泞,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的“烦心路”。村民景文芳回忆,那时只要下雨,想到田头看看作物都很难,群众们进进出出更是不方便。
(南召县9.24特大暴雨后损毁更加严重)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提升改造农村道路是助力农村发展的第一棒,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2021年小龙湾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年轻的薛鹏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后便召集村两委和群众代表,认真听取心声心愿,切实做好村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统筹谋划。大家结合村内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统一思想,形成了两条共识:一是道路不畅,落后的交通是影响小龙湾村发展致富的最突出问题,是制约一切的“拦路虎”,要把改善村内的道路作为小龙湾村向前发展的第一炮;二是全体干部群众要不怕吃苦,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落后面貌,一定要把村里这条“烦心路”换一换。
(不断商讨谋划)
终于在2021年底,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逐级向县统战部上报申请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该村路建设提升项目被顺利纳入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获取财政衔接补助资金75万元。此项目建设小龙湾村水磨上庄入村主路口至城郊乡罗坪345国道连接024县道,长2400米,宽3.5米,铺设6cm厚沥青面层及道路标线。修建后将解决该村1860人的出行问题,其中少数民族850余人,脱贫户64户162人,监测户5户19人。建成后使小龙湾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更加便利,能够进一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小龙湾村民致富提供基础保障。这条路的重修终于有了希望,“烦心路”即将变为“暖心路”。
经费资金到位后,通过规范招投标的施工方随即进场开工,科学确定了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合理规划基本农田区域和交通道路分界线,适当拓宽道路宽度,清除埋入表层的石块杂物,摊铺平整坑洼不平的路面,层层铺装压实基层材料,以两旁田埂为参照物加高路基以防止积水……各项建设工序都有条不紊地推进完成。
(正在铺设沥青)
为了修建好这条道路,在这段时间里,薛鹏书记和村两委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和村两委干部主动参与到施工当中来,冒着烈日协助修建,配合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为建设村庄出一份力。他们每天都坚守在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加强一线督导指挥,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抓进度、保质量。在施工阶段,为了解决个别村民阻拦施工的问题,他经常上门家访,做好村民的工作。
(修建后的村道)
村内道路陆续修成后,小龙湾村两委对本条道路的养护、绿化、美化高度重视。对部分受损的路面及时进行修复,对路侧的绿化、美化不断提升,尤其是进村后通往西岭组、油拉沟组的道路,在路旁撒上了草籽,长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引人注目。小龙湾村还专门建立了村道养护队伍,薛鹏书记便是总负责人,吸收了本村部分干部群众参加,不少队员都是在修路中出过大力流过汗水的。他们亲受过村内道路不畅的困境,亲尝过修建道路的艰辛,也共享了路通畅通的喜悦,他们养护道路的认真负责精神,受到村内外群众的一致称赞。无论酷暑炎热,冰雪严寒,刮风下雨,他们总是对这条来之不易的道路倍加呵护。薛书记说我们对待这条道路要想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因为这是一条通向致富的道路。
(现在的村内道路)
如今,小龙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平整干净的沥青路蜿蜒向前,通往村庄里家家户户的温暖灯火。每天一大早,只见村民们骑着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驶过,有的去县城干活,有的是送孩子上学,有的则拉着一车农产品去街上售卖。前段时间是水稻的收获时节,满载新稻的车辆更是络绎不绝,走在崭新的村道上,村民们脸上有微笑、心中有希望、日子有奔头,这条路绘就了一幅联结新时代新农村的幸福图景,这是一条实现各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向往的“连心路”。
交通出行是最大的民生实事之一,以路兴村,以路连心,铺下的是路,竖起来的是碑,沟通的是各民族群众的心。
小龙湾村党支部书记薛鹏感慨地说:“民生事务无小事,群众利益是大事。农村道路升级改造,不仅可以提升村庄的道路状况,方便群众出行,也有利于经济发展,带动产业,进一步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条条村道,连接了各民族群众的心,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路,这是群众满意的‘民生路’、奔向希望的‘致富路’,更是把各民族群众和党联结起来的‘连心路’。接下来,我将继续和领村两委一道,以‘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提升能力、整装再出发,在这条希望的道路上,把好民生福祉‘方向盘’,让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谷其坤)
编辑:南召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名品 | 猕猴桃之乡的甜蜜事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