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城关镇:“五治”奏出“和谐音” “三零”谱写新篇章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召县城关镇:“五治”奏出“和谐音” “三零”谱写新篇章
作者:  张世超 陈学现

  “三零”平安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南召县城关镇党委政府将“三零”创建作为党建主要任务和系统工程推动,以镇党委为“牵引龙头”,社区为“组织核心”,小组作为 “战斗堡垒”,微网格为“创建先锋”,将四级贯穿联动,打造党建引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了纵向牵引、横向联动的乡村治理“和谐音”,确保创建工作落地生根见效。

  

  强化组织“核心点”,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城关镇党委政府通过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定期召开组织(民主)生活会,加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将党建引领作为“三零”创建工作的主线。牢固树立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理念,强化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服务,党员首先带头;矛盾,党员首先调解;风险,党员首先排查;”的工作体制,全镇60余名在职党员100%到分包社区、分包网格,开展志愿服务,深入参加社会治理,帮忙解决居民难题,为实现城关镇“零上访、零事故、零发案”提供坚实保障。

  

  找准治理“创新点”,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城关镇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不断下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机制,搭建社区民主协商新平台,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在成立城关镇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8个社区调解委员会,实行镇、社区联动,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解释到位、生活困难救助到位,违法行为依法打击处理)的方式,负责各类民事纠纷调解,做到了“小事不出门、难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通过群众说事议事平台,解决200余起各类纠纷。

  

  依托法律“支撑点”,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着力构建镇、社区、组、微网格四级全科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延伸了服务触角。整合镇派出所、法庭、司法所、镇社区组干部、微网格员及有法律基础知识的群众等力量,主动发挥乡村治理的法治“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法律援助“引导员”作用,常态化走村入户开展法律知识宣传,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真正将法治融入到群众矛盾化解中、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中,潜移默化引导居民合理合法表达诉求与解决诉求。开展普法戏曲进社区、进商超等普法“六进”活动10余场,发放普法传单6000余张。

  

  选准榜样“着力点”,发挥“德治”示范作用。以居民公约、民风民俗、伦理道德为核心,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居民奋发向上,用美德的感召带动村民和睦相处,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用道德教化营造文明之风。开展活动以来,城关镇各社区仅仅2022年就评选出好媳妇10名、五好家庭12个、好媳妇9名、致富能手15名。

  

  锚定智治“切入点”,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城关镇运用“9+X”综治指挥平台、视频监控和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服务管理“三平台”,全科网格打破时间、空间壁垒,智能化形成“书记镇长—联社区领导—社区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微网格员”全方位联防联控机构,实现了对信访问题、治安案件、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的监测预警。探索建立了“线上线下”管理办法,实行“线上事件发现、交办、处置、反馈”,“线下排查、上报、联办(联调)、反馈”双线机制,补齐乡村治理信息化短板,不断增强全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9+X智慧综治平台,发现排查上报隐患300余件,网格化交办100余件、联合调处180余件、解决各类问题290余件。(通讯员张世超 陈学现)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